通医话健康I秋凉来袭孩子发热,专家提

2021-10-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秋季气温变化多端,孩子身体娇弱容易患病,尤其是感冒发烧等疾病最容易缠上孩子。医院提醒家长:秋分节气即将到来,早晚温差大,孩子早晚要注意及时增添衣物。一旦发热,退烧药对大多数孩子不是必须的,关键看孩子精神状态。如果发热对孩子作息、饮食及精神没有影响,不要急着给退热药。

儿童体温达到多少才算发热?医院儿科专家指出,人体的温度在一天24小时内会有节律的波动,一般在觉醒时、饮食、活动后等体温会增高,但一天内波动不会超过1℃。

对于孩子而言,临床工作中通常采用肛温≥38℃或腋温≥37.5℃定义为发热。其中,37.5℃~38℃为低热,38.1℃~39℃为中度发热,39.1℃~40.4℃为高热,40.5℃以上为超高热。

虽有研究表明,如果体温持续超过42℃将导致患儿神经系统受损。但是临床上,较少出现超高热的情况,发烧超过40℃是危险的,只有当身体处在极端的环境温度下时,体温才会高到这种程度,“比如在热天把孩子关在封闭的车里。”对此,医院儿科专家指出,平时我们遇到的绝大多数为低热、中度发热和高热。这种情况多数不会导致神经系统损伤,更不会“烧坏脑子”。只有中枢性疾病所致的发热,如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所致的发热,才会导致神经系统损伤。

专家提醒家长,不要认为38.5℃是判断是否应用退热药的标准。任何退热药都是紧急刹车,但如有热性惊厥病史的则需提前用药。对于孩子而言,≥2月龄,肛温≥39℃(口温38.5℃,腋温38.5℃),或因发热出现了不舒适和情绪低落的发热儿童,推荐口服对乙酰氨基酚,剂量为每次10mg/kg,2次用药的最短间隔时间为6小时。≥6月龄儿童,推荐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布洛芬的剂量为每次10mg/kg,2次用药的最短间隔4~6小时,布洛芬与对乙酰氨基酚的退热效果和安全性相似。

目前南通医院儿科常用自制中药泡足药方、浴洗疗法退烧。其机理即是借药液的温热刺激皮肤经络,引起皮肤血管的扩张,促进发汗和体温中枢的再调节,即中医所讲的汗法,从而达到退热作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wqppq.com/nbzz/126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