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进入季节高发期重者可致命妈妈

2017-7-2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春天气温回暖,小细菌们也开始进入大量繁殖阶段,而手足口这种婴幼儿常见疾病也将进入一个高发期,妈妈们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宝宝远离手足口病呢?

近些年来,手足口病经常被各种媒体提及,也是妈妈们熟知名字的一种疾病,不过许多妈妈对其了解还是比较模糊,手足口病都有哪些症状?家长们如何通过宝宝患病初期的表现来判读是否患有手足口病?应该怎样预防?今天象妈就来为大家深扒一回。

手足口病的主要症状

手足口病多发于学龄前儿童,4岁以内发病率最高。手足口病的主要症状为口腔溃疡、疼痛、口臭、流涎、拒食、厌食、烦躁不安、低热或中等度发热,咽充血、扁桃体肿大,手足心可见皮疹,先为红色斑丘疹,很快即转为水疱疹,皮疹可在一周内消退,不遗留色素沉着、脱屑或疤痕。由于“水疱疹”的症状会让部分家长误以为是出水痘,往往耽误了病情。

其实,这两种病是很容易区分的,手足口病除手足外的身体其他部位一般无皮疹,而水痘则是全身性的。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手足口病症状的表现有所不同。

普通病例表现

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多在一周内痊愈,愈后良好。部分病例皮疹表现不典型,如:单一部位或仅表现为斑丘疹。

重症病例表现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重症病例可表现为神经系统受累和急性循环呼吸衰竭,3岁以下发病率高。

1、神经系统表现: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谵妄甚至昏迷;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惊厥。查体可见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巴氏征等病理征阳性。

2、呼吸系统表现:呼吸浅促、呼吸困难或节律改变,口唇紫绀,咳嗽,咳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样痰液;肺部可闻及湿啰音或痰鸣音。

3、循环系统表现:面色苍灰、皮肤花纹、四肢发凉,指(趾)发绀;出冷汗;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心率增快或减慢,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血压升高或下降。

手足口病是高发传染性疾病,其传播方式主要有:

1、人群密切接触是重要的传播方式,儿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

2、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故与生病的患儿近距离接触可造成感染。

3、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可发生感染。

应该怎样预防呢?

如果宝宝患上手足口病,妈妈一定不要掉以轻心,部分患儿有可能会并发心肌炎、脑炎、无菌性脑膜炎等,甚至危及生命。所以提前预防非常关键!

1、洗手是最好的预防

因为没有疫苗,所以保持个人卫生是最重要的啦。大人和孩子都要勤洗手,对家中的物品进行必要的消毒,经常开窗通风。小儿的玩具应勤清洗,并在阳光充足处晾晒后才可给小儿玩弄。

宝宝口手清洁选用宝宝专用的湿巾和洗手液更安全哦。

2、注意隔离患病幼儿

为避免传染,患病幼儿自发病起应隔离一周以上。此外,手足口病主要通过唾沫、污染物品或食品进行传播,因此,预防“病从口入“,加强日常用具消毒和隔离病人是控制蔓延和流行的重要措施。

3、尽量少去人流量大的地方

尽量不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如电影院、公园、商场等,避免交叉感染。

预防手足口要做到“勤洗手、常通风、喝开水、吃熟食、晒衣被”这15字口诀。

手足口病在大部分情况下都是症状很轻的,跟普通感冒其实差不多。但是有很小的比例会发展为重症,会发生脑膜炎、心肌炎等很严重的情况。重症是无法预防的,一些很危重的病例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可能这就是手足口病让人害怕的地方。

早期发现重症并及时送医非常重要,如果宝宝在3岁以下,家长要特别注意,在刚发病的几天里,如果有以下症状:持续不退的高热、精神萎靡或者烦躁、睡眠过程中一惊一跳、呕吐,请不要犹豫,立即带孩子去急诊,听从医生的安排。

春天是阳光美好的季节,同时也是很多疾病高发的季节,家长们要做好宝宝的防护工作,祝各家宝宝都健健康康!

最后

心水宝贝心水价明日不容错过哦

活动仅限2月26日1天

洗手液、湿巾活动截止2月28日

以上活动陕西小飞象各大门店均参加

图片活动仅供参考,具体以店内实物为准

更多优惠详询门店

象妈有奖互动

留言赢大奖

留言规则:

象迷可在本条推送消息下方留言区留言,象妈将从每天







































北京中科是公立医院吗
哪家医院能够治好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
http://www.wqppq.com/nbbfz/710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