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常见疾病及预防措施
2017-7-2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阳历的5月---7月期间,孩子应该预防几种疾病的发生:
此期间的季节特点是阳热已盛,致病以风热为主,儿童疾病以手足口病、急性疱疹性咽颊炎、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急性风热型咽喉炎为主要疾病。
一,手足口病:
①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儿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儿可能会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损害,引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驰缓性麻痹、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容易发生死亡。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大多数不会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包括肠道病毒71型和A组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的某些血清型。
②手足口病症状
1、一般症状表现
(1)急性起病,潜伏期3-5天,有低热、全身不适、腹痛等前驱症。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疼痛性粟粒至绿豆大小水疱,手、足出现斑丘疹、疱疹,初起为斑丘疹,后转变为疱疹,圆形或椭圆形,约3-7mm如米粒大小,较水痘皮疹为小,质地较硬,周围有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在灰白色的膜下可以见到点状或片状的糜烂面。皮疹消退后不留瘢痕或色素沉着,如有继发感染常使皮肤损害加重。
(2)除了手足口外,也可以在臀部及肛门附近,偶尔看到在躯干和四肢出现疱疹,数天后干涸、消退,皮疹无瘙痒,无疼痛感。
(3)个别小孩可出现泛发性丘疹、水疱,伴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心肌炎等。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
(4)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全病程约5-10天,多数可自愈,预后良好,无后遗症。
2、重症病例表现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可出现脑炎、脑脊髓炎、脑膜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
呼吸系统表现为:呼吸浅。
二,急性疱疹性咽颊炎:
由柯萨奇病毒引起,多发于夏秋。以发烧、患儿哭闹、咽部和软腭疱疹和溃疡改变为特征,有时有些改变见于舌,但不累及牙龈和颊黏膜,颌下淋巴结不肿大。这是与疱疹性口腔炎的区别。贴法:3、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多由化脓性细菌引起,以高烧、咽喉充血明显、扁桃体肿大充血化脓为特征。
三,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
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是小儿的一种常见病,属于细菌感染所致的上呼吸道疾病。在小儿的呼吸道感染病例当中,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占10%~15%左右。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治疗起来也有一定的困难,越早发现接受治疗效果就会越好。
症状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可发展为慢性扁桃体炎,其原因与小儿免疫力低下有一定关系。慢性扁桃体炎扁桃体中储存有致病细菌,细菌分泌的毒素不但进入血液和炎性分泌物被吞下刺激胃肠道,可引起小儿长期低热、消化不良、食欲减退,甚至可影响生长发育,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又可急性发作,同时细菌和毒素可导致机体发生变态反应,引起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和风湿性心脏病)、肾炎等疾病。
病因由于细菌和病毒的感染,其中细菌更多见。病原菌多为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球菌。这些细菌通常存在于人的咽喉和扁桃腺隐窝内,在正常情况下,由于扁桃体腺表面上皮完整和粘液腺的不断分泌,可将细菌同脱落上皮细菌从隐窝口排出,因此保持着机体的健康。当机体因过度疲劳、受凉、局部受到物理或化学因素的影响后,抵抗力下降时,扁桃腺的血运减少、腺体分泌机能下降,上皮防御能力降低,细菌即乘虚而入,滋生繁殖,致使扁桃发炎。
诊断和鉴别1、全身症状:起病急、恶寒、高热可达39-40°C,尤其是幼儿可因高热而抽搐、呕吐或昏睡、食欲不振、便秘及全身酸痛等。
2、局部症状:咽痛明显,吞咽时尤甚,剧烈者可放射至耳部,幼儿常因不能吞咽而哭闹不安。儿童若因扁桃体肥大影响时可妨不安碍其睡眠,夜间常惊醒不安。
3、检查:急性病客,面颊赤红,口有臭味,舌被厚苔,颈部淋巴结,特别是下颌角处的淋巴结往往肿大,并且有触痛。白细胞明显增多。
四,急性风热型咽喉炎:
多由病毒合并细菌感染引起,以发烧、咽喉充血明显、咽喉充血以大红或蒋红、舌苔薄黄为特证,每天一次,疗程1--2天。
需要说明的是:主要是杀菌消炎抗病毒,它不是退烧药,疗程时间约需24--30小时。期间,若患儿体温超过38.5度以上,需用退烧药对症退烧,患儿体温较前有所控制或降低,即为有效。
预防方法:
1.注意卫生,孩子勤洗手,病从口入,是预防的关键。
2.提前预防,让孩子多运动,补充足够的水分,尤其出汗多,体液水分失衡,就容易引发如上疾病。
3.出现发热症状,及时到专业儿科门诊对症处理。
4.提高孩子的抵抗力,让孩子服用一些提高免疫力的保健食品,如京赛儿(免疫球蛋白),一个疗程30天。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