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保健科学预防健康成长晶华幼稚
2021-10-17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
健~康
小知识
春天来到,天气转暖,致病的细菌、病毒等也繁殖迅速,春天的气温又变化无常,忽冷忽热,稍有疏忽就容易给各种病菌可乘之机,从而感染疾病,危及健康。希望家长们能够多了解一些预防和处理春季常见传染病知识,家园配合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多见儿童、老年人、抵抗力低的人。
主要症状: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
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简称腮腺炎,亦称“痄腮”,是一种通过飞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节容易发生,多发生于儿童。
传播途径: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传染,少数通过用具间接传染,传染性强。
主要症状:本病大多数起病较急,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等全身不适症状。患者一侧或双侧耳下腮腺肿大、疼痛,咀嚼时更痛。并发症有脑膜炎、心肌炎、卵巢炎或睾丸炎等。整个病程约7-12天。
易感人群:多见于5到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一次感染后可获终生免疫。
水痘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水痘患者多为1-14岁的孩子,在幼儿园和小学最容易发生和流行。虽然水痘属于急性传染病,但通常比较温和,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传播途径: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
麻疹
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凡是没有接种过麻疹疫苗,接触后90%以上均会发病,1-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
传播途径: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病人的眼结膜、鼻、口、咽等处的分泌物(如眼泪、鼻涕、痰等)以及尿和血液中都存在着麻疹病毒。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如EV71、COXA16等病毒引起的,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但中学生也有人发病。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重症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
6件小事让孩子少生病
保持卫生更加健康
讲究个人卫生勤换衣服,尤其是内衣;剪短指甲;教育孩子少用手揉搓眼睛,减少细菌感染。建议孩子每周洗澡1-2次即可。
要讲卫生哦!
重视洗手预防疾病
洗手可预防多种传染疾病,是一种简单高效的防传染方式。家长要教会孩子正确的洗手方式。尤其注意饭前饭后和外出游戏玩耍回家后,一定要先洗干净手。
要勤洗手哦!
合理饮食均衡营养
合理饮食能增强幼儿机体的抗病和耐寒能力。尤其平时,家长更应注意幼儿的饮食,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忌暴饮暴食。提醒孩子多喝水,尤其在孩子运动过后或感冒发烧期间。
不挑食营养均衡。
户外锻炼增强体质
孩子总数待在“温室”里,呼吸道无法接受外界空气的刺激,得不到耐寒锻炼,接触感冒病人后更容易患病。
在天气好的情况下,建议家长保证孩子每天至少一小时的户外运动,不仅增强体质,阳光中紫外线还能杀灭人体表面的病毒和细菌。
天天锻炼身体好!
穿衣得当随时增减
不少家长担心孩子冻着,给孩子裹上多层衣服,但由于孩子的体温相对成人偏高一些,且运动量大、易出汗,这样反而增加了孩子感冒的几率。希望家长根据气候变化,给孩子增减衣物。在活动前或进入有暖气的房间时可脱去外衣。
注意天气变化哦!
消毒隔离防止感染
幼儿寝室及活动场所的卫生一定保持好,注意开窗通风,以减少室内细菌密度。日光照是很好的消毒方式。
若家里有人患病,要尽量少接触孩子,以免交叉感染。同时提醒大家不要听信偏方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勤消毒,多通风。
●科学预防健康成长
希望这些小知识能帮到被疫情困扰的家长和孩子们,更希望孩子们远离疾病,茁壮成长!
来源:转自网络
呵护健康
END
茁壮成长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