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诊为结脑的广州管圆线虫脑病
2021-9-4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患者,男,54岁。6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38.9摄氏度,开始诉有头痛、恶心,无呕吐,继而意识不清,呼之不清。外院头颅MRI提示:脑膜强化,腰穿压力mmH2O,白细胞个/ul,糖、氯化物下降。按脑膜炎予以“头孢曲松他唑巴坦,更昔洛韦”抗感染治疗后仍有发热以及意识不清。无肢体抽搐,无恶心、呕吐。为进一步诊断以及治疗转来我院,以“颅内感染”收入。入院查体颈抵抗,颌下4横指,Kernig征阳性,Brudzinski征阳性。入院诊断:结核性脑膜脑炎。
1.入院血常规:白细胞11.5×/L,嗜酸性粒细35%;
2.脑脊液细菌培养、隐球菌培养及结核菌培养均阴性;
3.脑脊液常规+细胞学:无色、透明,蛋白2+,白细胞,淋巴细胞24%,单核细胞2%,浆细胞1%,嗜酸性粒细胞73%,细胞学呈嗜酸性粒细胞反应型,提示寄生虫感染可能性大,建议进一步作寄生虫抗体检测。
4.脑脊液生化:蛋白1.99g/L,葡萄糖2.4mmol/L,氯化物mmol/L,乳酸2.52mmol/L;
5.血及脑脊液寄生虫抗体检测(3次送检):广州管圆线虫抗体阳性,余阴性。
6.抗寄生虫感染治疗后脑脊液常规+细胞学:无色透明,蛋白阴性,白细胞0。
7.抗寄生虫感染治疗后脑脊液生化:蛋白0.36g/L,葡萄糖3.5mmol/L,氯化物mmol/L,乳酸1.65mmol/L;
患者因反复发热、意识不清6天就诊,头颅MRI提示脑膜强化,腰穿压力明显增高,脑脊液白细胞高,糖、氯化物下降,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与结核性脑膜炎的表现极为相似,这是导致本案误诊的主要原因。同时,临床上可能忽略了一个重要信息:入院血常规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升高,这给我们比较强的寄生虫感染或过敏反应的提示,需要进一步排查。
脑脊液常规细胞分类不要求作染色镜检,因此只能分单个核和多个核,嗜酸性粒细胞在不染色分类的情况下,将被归类为多个核细胞而被漏诊。本案脑脊液细胞学染色后分类,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显著升高,浆细胞可见,提示寄生虫感染的可能并建议进一步作寄生虫抗体检测。
寄生虫抗体检测结果多次显示广州管圆线虫抗体阳性,结合脑脊液生化、脑脊液细胞学前后结果分析,广州管圆线虫脑病诊断成立。
xushqbr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