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炎

2017-6-14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特征为腮腺的非化脓性肿胀疼痛伴有发热,并可延及各种腺组织或脏器。本病潜伏期为14一25天。前驱期多很短暂;表现为倦怠、纳少、肌肉酸痛。结膜充血、咽痛等症。本病起病有畏寒、发热、头痛、咽痛、纳呆等症,渐见腮部肿大,腮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边缘不清,有轻度压病,表面有热感,以两侧肿大为多见,也有只肿一侧者,还有始终腮腺肿胀者。肿胀于1~3天达最高峰,持续4~5天后逐渐消退。腮腺肿胀时,颌下腺和舌下腺亦多受累,腮腺四周的蜂窝组织也呈水肿,有时还可伴有胸骨前水肿,腮腺管口(位于上颌第二臼齿对面膜上早期可有红肿。本病可有睾丸炎、卵巢炎、脑膜炎、脑膜脑炎、多发性神经炎、脊髓炎、耳聋、胰腺炎、肾炎、心肌炎、乳腺炎、甲状腺炎、胸腺炎等并发症。现代医学经过反复研究认为腮腺病毒存在于患者唾液、血液、尿液、脑脊液中,在集体儿童机构或人群集密处易形成流行。一般流行为7一8年一周期,也可有散发。早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重要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根据流行情况及接触史,以及发热、腮腺肿大的特征,诊断并不难。不典型病例,可参照实验检查予以确诊。血清尿淀粉酶测定,90%患者早期有轻度或中度增高,尿淀粉酶亦增高。补体结合试验、血凝抑制试验亦有一定诊断价值。早期病人的唾液、血、脑脊液、尿等可分离到肥腺炎病毒。现代医学对本病除一般治疗和对在处理外,尚少特殊疗法。

中医称本病为“痄腮”、“虾蟆瘟”、“搭腮肿”等,俗称“大嘴巴”、“猪头风”等;认为本病由外感风湿时毒,内分积热蕴结所致。风热毒邪壅阻少阳经络,胆胃积热上攻,少阳经脉失和,气血郁滞,凝聚成肿。少阳胆经与厥阳肝经相表里,若循脉脉下行则可致睾丸肿痛;若大毒炽感、热机生风,或犯手足厥阴,即可致昏迷、痉厥等变证。本病可分为风热轻症与民热重症。轻症发热恶寒较轻,仅腮部肿疼痛;重症则壮热烦躁,头痛剧烈,腮肿坚痛,咽部红肿疼痛。本病变证有热感动风,邪入心包,邪窜肝脉等。本病一般多以李东垣普济消毒饮为主治疗。疗效可靠。中医分型治疗腮腺炎(1)温毒在表:轻微发热恶寒,一侧或两侧耳下腮部漫肿疼痛,咀嚼不便,或有咽红,舌苔薄白或淡黄、质红,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散结消肿。方药;金银花10克、连翘10克、牛蒡子10克、桔梗6克、板蓝根10克、柴胡10克、马勃6克、夏枯草10克、薄荷(后下)6克。

中成药:如意金黄散醋调外敷患处。(2).热毒蕴结:壮热烦躁,头痛,口渴饮水,食欲不振,或伴呕吐,腮部肿、,胀痛,坚硬拒按,咀嚼团难,咽红肿痛,舌红苔黄,脉象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软坚散结。

方药:玄参10克、牛蒡子10克、菊花10克、黄芩10克、黄连2克、连翘12克、板蓝根15克、僵蚕10克、桔梗6克、赤芍10克、夏枯草10克。(3).邪陷心肝:腮部尚未肿大或腮肿后5~7日,突然壮热,头痛项强,甚则嗜睡,昏迷,抽箔,舌绛,脉数。

治法:清热解寿,熄风镇痉。方药:黄芩10丸、黄连3克、僵蚕10克、牛蒡子10克、板蓝根15克、全蝎3克、钩藤10克、蒲公英10克、夏枯草10克、羚羊角粉(分冲)1.5克。

中成药:紫雪散、至宝丹。(4)邪毒引睾窜腹:辜丸一侧或两侧肿胀疼痛,伴发热,少腹疼痛,呕吐,舌红,脉数。

治法:清泻肝火,活血止痛。

方药:龙胆草10克、山桅6克、黄芩10克、柴胡10克、木通3克、当归10克、赤芍10克、元胡10克、川楝子10克、桃仁10克。治疗腮腺炎验秘方1.用黄柏、生石膏研粉外敷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62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取黄柏、生石膏各适量,研粉,按3:7的比例混合均匀备用。治疗时取适量药粉,用水或米醋、酒调成糊状,敷于患处,以纱布、塑料薄膜等覆盖固定。每日敷1次,一般3天痊愈。患儿多于敷药2天后开始见效,体温渐降至正常,腮腺肿胀消失。62例中敷药2天治愈者51例,3天治愈者8例。按:黄柏味苦,性寒,有清热燥湿解毒的作用;生石膏味辛甘,性寒,有清热泻火的作用。两药合用有清热解毒之功,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效果较好,且方法简便,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取吴茱萸、胡黄连各10克,大黄20克,胆南星15克,牡蛎、生地各25克,将药物混合,研成细粉。用时取药粉适量,用醋调成膏状,外敷涌泉穴,夜敷晨取,一般1~4天内治愈。疗效显著。3.大青叶、黄连、大黄、雄黄各等份。

用法:将上述四味中药共研为细粉末,混匀,以凡士林膏调和后,涂于患处,保留12小时。每2天换药1次。共用药3次。

疗效:本方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患者例,3天内肿胀消失者例,无效5例。4.生大黄5克,食醋适量。

用法:将生大黄研成细末,加食醋调成糊状,外敷患处。每日1~2次。用药期间忌吃酸性食物。

疗效:本方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患者28例,痊愈14例,好转12例,无效2例。3.大黄、芒硝、赤小豆各克,白矾20克。

用法:将上药共研成细粉末,将凡士林克加温熔化与药粉调匀为膏。使用时视腮腺肿胀面大小,将药膏摊于敷料上,贴于患部,用胶布或绷带固定,每日1换。

疗效:本方治疗腮腺炎患者例,用药3~5天,痊愈例,无效11例。

5.处方:柴胡、葛根、黄芩、牛蒡子、桔梗、夏枯草、赤芍各9克,板蓝根15克,金银花、连翘各12克,僵蚕6克。

加减:发热、恶寒重加苏叶9克,生石膏30克,清热解表;头痛加桑叶、菊花各10克,清利头目;咽喉肿痛加马勃、土牛膝、甘草各8克,清热利咽;咳嗽加前胡、浙贝母各9克,宣肺化痰止咳;痰黄量多加知母、瓜蒌皮各8克,清化痰热;纳少呕吐加竹茹、橘皮各6克,清热和胃。每天1剂,水煎早晚分服。局部用青黛散适量,以醋或茶水调敷患处,每天1—2次,共治疗7天。主治:流行性腮腺炎。

疗效:治疗96例,治愈68例,好转2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5.8%。6.将六神丸研成细末,与仙人掌按1:2比例同捣如泥状,加少许风,油精及凡士林调匀,取适量药糊涂敷患处。1一3天治愈。

1日3次,一般3天内康复。7.治流行性腮腺炎发烧不退方:柴胡、黄芩、白芍、连翘、夏枯草各10克,葛根20克,生石膏(先煎)50克,羌活、白芷、桔梗、荆芥、薄荷、芦根、甘苹各5克,板蓝根12克,忍冬藤30克。每日1剂,水煎分3次温服,3天为1个疗程。

功效:清热解毒,散结消肿,主治流行性腮腺炎,发烧不退,两腮红肿,咽干口渴,舌红苔黄,脉数者。本方对感冒高热亦有较好疗效。

药物预防:采用板兰根30克或金银花9克煎服,每日1剂,连续6天。









































白癜风的预防
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好呢

转载请注明:
http://www.wqppq.com/nbzl/66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