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妈妈初战告捷
2020-11-14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序言
医院神经内科收治了一位头痛发热、意识模糊的孕妇患者,从经验性治疗到精准用药,在各位医护工作者的努力下,罕见菌不再可怕。
01
头痛、发热、意识模糊的孕妇
■患者董女士,29岁,36+2周妊娠G1Po,在8天前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9℃,伴头痛,为全头胀痛,医院,给予“青霉素、阿奇霉素、奥司他韦”治疗,效果差。
■3天前出现小便费力。
■1天前体温最高至42°C,呼吸急促,意识模糊,胡言乱语,不认识家里人,约半小时后好转。
■于22:30收住医院神经重症监护病房。
02
入院当晚病情凶险,医生紧急进行手术
■体格检查
□T:38.5°C;
□P:次/分;
□R:19次/分;
□BP:/56mmHg;
□心率次/分,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肺呼吸音低,无干湿啰音;
意识清,言语清晰流利。
□颅神经(-)
□四肢肌张力正常,肌力V级,腱反射(++)
□双侧Babinski征(+),左侧Chaddock征(+)
□颈抵抗,双侧Kernig征阳性
■辅助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14.97x10^9/L,N93%;
□血沉:30mm/h,PCT0.ng/ml↑,CRP正常
□凝血五项:D二聚体mg/L↑
□肝肾功生化:血钾3.3mmol/L,血钠mmol/L
□颅脑磁共振+MRV:未见异常
■诊疗经过
患者病情凶险,产科急会诊,住院当日夜间急症行剖宫产术。
术后胎盘病理示:送检胎盘组织伴梗死及钙化,胎膜组织呈急慢性炎症,见多量中性粒细胞浸润伴脓肿形成。
(图片来源于医院神经内科)
■住院次日上午,紧急行腰穿检查
□压力:mmH2O
□细胞学:白细胞/mm3,淋巴细胞83%,中性粒细胞11%,单核细胞4%,嗜酸性粒细胞2%
□蛋白:mg/L
□乳酸:5.05mmol/L
□糖:2.18mmol/L(脑脊液糖/同步血糖比值=0.38)
□改良抗酸染色:阴性
□阿利新兰染色、隐球菌荚膜抗原:阴性;墨汁染色阴性
□自身免疫性脑炎抗体:阴性
■病例特点
□急性起病
□高热、头痛、意识障碍、精神症状,锥体束征、脑膜刺激征
□脑脊液白细胞中等程度升高,淋巴细胞为主;蛋白高;乳酸高
□血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为主;PCT轻度升高,CRP正常
■诊断
脑膜脑炎
是否是化脓性脑膜脑炎?
√青年女性,急性起病
√血白细胞升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脑脊液压力高,蛋白定量高、糖低,乳酸明显升高
√胎膜中性粒细胞浸润、脓肿形成
√脑脊液细胞中等程度升高,可能与院外应用抗生素有关
×PCT轻度升高,CRP正常
■治疗
美罗培南经验性治疗
03
住院第三日病情加重
■住院第3日晚间患者病情加重,嗜睡,四肢无力
■查体
□嗜睡状态
□双上肢肌张力正常,肌力IV级,双下肢肌张力低,肌力0级
□腱反射(+),双侧病理征阴性
□T8以下痛觉减退
□颈抵抗,双侧Kernig征阳性
■复查腰穿
(图片来源于医院神经内科)
(图片来源于医院神经内科)
脊髓MR强化:
延髓、C1-7、T1-4节段T2高信号,T1加强高信号
(图片来源于医院神经内科)
■颅内病变+长节段横贯性脊髓炎(LETM)
■感染性脊髓炎常见病原体
04
病原体筛查,明确感染病原
■血培养:无菌生长
■血布氏杆菌抗体、乙脑抗体(-)
■血TB-spot(-)
■痰、咽拭子抗酸杆菌涂片(-)
■脑脊液X-pert(-)
■呼吸道病毒抗体、肺炎支原体(-)
■病原体高通量测序(mNGS)结果
住院第4日脑脊液病原体高通量测序结果回示:
■诊断治疗
乳酸乳球菌性脑脊髓炎
该患者中脑脊液病原体高通量检测到乳酸乳球菌,reads数极高,且患者处于围产期,免疫功能低下,考虑乳酸乳球菌为致病菌株,调整抗生素为氨苄西林。
05
mNGS助力患者病情好转
■治疗2天后患者意识转清,但仍反复发热,体温最高38.2°C,治疗2周后复查脊髓MR、腰穿。
(图片来源于医院神经内科)
■复查腰穿
■治疗经过
□加用万古霉素
□应对各种并发症
尿崩
低钠
泌尿系感染
下肢静脉血栓
■治疗2月后
患者四肢活动好转,双上肢肌力5级,双下肢近端肌力2级,远端肌力3级,己拔除尿管,可自行排尿,体温正常。
(图片来源于医院神经内科)
■复查腰穿
06
乳酸乳球菌感染
■乳酸乳球菌是一种兼性厌氧革兰阳性球菌,多用于牛奶制造业如奶酪等发酵食品,通常被认为是非致病菌。
■近20年有报道该菌与少见的感染性疾病相关,MEDLINEdatabase共37例乳酸乳球菌感染相关报道。但未见乳酸乳球菌导致长节段脊髓病变的报道。
■免疫功能受损是乳酸乳球菌感染的易感因素;67%的患者伴有免疫低下相关的基础疾病,如HIV感染、免疫抑制药物、腹膜透析、肿瘤、儿童营养不良等;乳酸乳球菌导致人类感染的发病机制并不清楚,部分患者发病前有进食未消毒的牛奶制品病史,细菌经口进入胃肠道定植,后通过血性播散进入组织器官可能是导致感染的主要途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