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课堂宝宝嗜睡也是一种病,你千万别忽视
2018-8-2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由于大脑发育需要,婴幼儿每天很多时间都在睡觉中度过。很多妈妈不明白到底什么才是正常的睡眠,或者是由疾病引起的“嗜睡”,小编帮助你分辨生理的睡眠和病理的嗜睡!
充足的睡眠保证大脑的良好发育
新生儿:需要的睡眠时间较长,约18~20小时。所以很多新手爹妈不明白,怎么除了进食之外,宝宝剩余时间几乎都在睡眠中度过这是正常的。
2~3月:每天睡眠时间减少2小时左右,约16~18小时
6个月:约为14~16小时
1岁孩子:约为14~15小时
2~3岁:减少到12~13小时
4~5岁:约为11-12小时
此外,睡眠时间因为内外环境的影响,并非一成不变,偶尔变异较大。对于新生儿,在睡眠间隙能顺利觉醒要求进食,吸吮有力,反应良好,呼吸匀称,肢体温暖,可以认为是正常的。对于6个月以上的宝宝,已经可以培养固定的作息习惯,如果作息相对规律,醒来后精神反应良好,能正常玩耍,正常进食,也一般不用担心。
怎么分辨疾病引起的“嗜睡”呢?
很多家长可能不清楚,临床上描述意识障碍从“嗜睡”到“昏睡”再到“昏迷”程度依次加重,换言之,“嗜睡”是最轻的意识障碍。它大概的定义是:患者陷入持续的睡眠状态,可被唤醒,并能做出正确回答和各种反应,但当刺激去除后又很快入睡。所以病理状态下的睡眠增多,可能不仅仅是“嗜睡”,有些可能还存在“昏睡”,甚至“昏迷”。
如果发现宝宝出现明显的睡眠过多,难以唤醒,或唤醒后精神反应较平时明显变差,容易再次入睡,就需要注意意识障碍的存在。
婴幼儿期间比较常见的引起意识障碍的疾病包括颅内出血、颅脑外伤、低血糖、神经系统感染等;其中低血糖和神经系统感染最常见,这需要妈妈们能够及时分辨出来,尽早就医!
低血糖
葡萄糖是大脑的供能物质,低血糖会引起大脑能量不足而出现“嗜睡”。除“嗜睡”表现外,低血糖时,1岁以内的婴儿可能会有喂养困难,皮肤苍白、青紫,哭声异常,颤抖,甚至惊厥等表现。2岁以上的儿童可能还会诉说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视物模糊等。
低血糖的原因复杂而多样,包括围产期窘迫、窒息,早产儿,饥饿,喂养不当,严重感染、低体温,先天性心脏病,以及各种遗传代谢性疾病。新生儿期低血糖可因没有经验的父母喂养不及时或喂养不当造成。若排除饥饿、感染等常见原因,反复发作的低血糖,首先要考虑遗传代谢性疾病,医院专科就诊。
神经系统感染
儿童因为神经系统的保护屏障发育不完善,容易发生神经系统的感染,最常见的是“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和“病毒性脑膜炎”。
其临床表现除“嗜睡、昏睡、昏迷”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外,婴儿可能有前囟饱满,吐奶,尖叫,呼吸节律改变等,1岁以上儿童可能会表现出精神萎靡,2岁以上儿童可能会诉头晕,头痛,4-5岁以上儿童甚至可能出现胡言乱语,精神情绪异常,肢体活动障碍等。神经系统感染大都继发于其他感染,最常见的是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通常都会有发热的表现。由于神经系统感染可能引起严重的后遗症甚至生命危险,请尽早就医。
小编特别提醒!嗜睡是一种不易被发觉的疾病,所以父母平时多观察宝宝的睡眠时间,如有不明白或者异医院检查哦。生儿容易养儿难,父母平时要多用心观察一下我们可爱的宝宝哦!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