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该如何治疗
2018-6-1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14次手足口病初期症状
足口病通俗一点讲就是一种肠道病毒感染(EV71),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初期症状明显。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现查明有数种病毒可引起手足口病。
普通患儿全病程约5-10天,多数可自愈,自愈以后良好,无后遗症。家长应细心观察婴幼儿的身体状况,如出现发热医院,以排查出健康隐患。
1、儿童手足口病症状表现一:发烧,以低热为主。
表现:宝宝手足口病初期症状最为明显的就是发热,对于大多数轻症病例来说,以中等热度为主,通常体温在39℃以下。如果是重症病例,有可能烧到39℃以上,大多数患有手足口病的宝宝伴随发热持续1~2天,家长要经常摸摸孩子的额头和身体,看有没有发热症状。
护理:可口服服用抗病毒的药物,如病毒唑、病毒灵等。
根据常用的降温方法进行降温,如有体温持续不退,持续高温,建议尽早就医,以防引发并发症。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2、儿童手足口病症状表现二:手足臀,口腔出现疹子。
表现:宝宝手足口病初期,发热1~2天后手掌,脚掌,以及臀部上同时会长出红色皮疹,一般像米粒或绿豆大小,呈圆形或椭圆形,周围有一圈红晕,没有明显的瘙痒感,以及出现口腔疱疹,多分布在咽喉、扁桃体等处,很快会变成小溃疡。
护理:儿童手足口病出现疹子时,局部可以涂金霉素鱼肝油,以头减轻疼痛和促使糜烂面早日愈合。口腔疱疹的,口服b族维生素,如维生素b2等,小儿吃东西困难时,可以给予易消化的流食,食物不要太烫,饭后漱口,清洁口腔一天两次。出现口腔溃疡,用口腔炎喷雾剂或者养阴生肌散涂抹患处。
宝宝手足口病出疹子一般7天左右就能消退,不会造成瘢痕,更不会留下印迹。只要护理得当,一般不会并发什么严重的后果。
3、儿童手足口病症状表现三:厌食
宝宝手足口病初期出现口腔疱疹,口腔疱疹易破溃出现溃疡,所以在吃东西格外疼痛,患儿因而出现拒绝进食,流口水等症状。
建议:父母可以给宝宝吃一些流质食物,以免引起感染。
4、重症患儿手足口病症状:少数患儿出现心肌炎、脑炎等合并症,可能性小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可出现脑炎、脑脊髓炎、脑膜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这种病症大多数持续高热,病情发展迅速,多在发病后3~5天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严重并发症,并可引起死亡。
(1)呼吸系统表现为:呼吸浅促、困难,呼吸节律改变,口唇紫绀,口吐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液(痰),肺部可闻及痰鸣音或湿罗音;
(2)神经系统表现为:精神差、嗜睡、头痛、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或瘫痪;查体可见脑膜刺激症、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危重病例可表现为频繁抽搐、昏迷、脑水肿、脑疝;
(3)循环系统表现为:面色苍白,心率增快或缓慢,脉搏浅速、减弱甚至消失,四肢发凉,指(趾)发绀,血压升高或下降。
注释:发绀是指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使皮肤和粘膜呈青紫色改变的一种表现。
手足口病该如何治疗
西医治疗如果没有合并症,手足口病患儿多数一周即可痊愈。治疗原则主要是对症处理,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维生素B、C及抗病毒药物。此外,手足口病可合并心肌炎、脑炎、脑膜炎等病症,应及时复查。西医治疗手足口病的方法如下
1.接触者应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2.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尤其是脑、肺、心等重要脏器功能;危重病人特别注意监测血压、血气分析、血糖及胸片3.加强对症支持治疗,做好口腔护理
4.注意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对重要脏器的保护
5.有颅内压增高者可给予甘露醇等脱水治疗,重症病例可酌情给予甲基泼尼松龙、静脉用丙种球蛋白等药物
6.出现低氧血症、呼吸困难等呼吸衰竭征象者,宜及早进行机械通气治疗
7.维持血压稳定,必要时适当给予血管活性药物;其他重症处理:如出现DIC、肺水肿、心力衰竭等,应给予相应处理。
中医治疗
1.金银花、板蓝根、连翘各6克,黄连3克,煎水漱口。
2.如果疼得厉害,或者牙龈有红肿,可用板蓝根10克,黄芩、白藓皮各6克,双花3克,竹叶、薄荷各2克,煎水含漱。
3.手足红肿明显,可用黄芩、黄连、丹皮各10克,红花6克,煎水浸泡。
4.如果感觉瘙痒,可用生地、丹皮、板蓝根、白藓皮、地肤子各10克,忍冬藤20克,红花6克,煎水清洗患处,每日3次,连用1周。
手足口病的预防
1、吃熟食:注意口腔卫生,进食前后可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漱口,不要让孩子吃生冷食物。
2、喝开水:不要让孩子吃生水。
3、勤洗手:要勤剪指甲、勤洗手,减少接触病毒的机会。
4、常通风: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家里要经常通风。
5、晒太阳:肠道病毒71型病毒最怕紫外线,多晒太阳能有效消灭病毒。另外,家居物品如衣被等也要勤曝晒。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