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多岁的老父亲一句你不醒来我不走
2019-2-9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前期报道
4月26号,53岁的男子朱绪财,没有按时到皋兰县长征机械有限公司二车间上班,同事到宿舍发现朱绪财躺在床上昏迷不醒,医院转院到兰大二院后,被诊断为重症化脓性脑膜脑炎。得知此事后,朱绪财83岁的老父亲,专门从庆阳市镇原医院,在重症监护室门口时刻守候,等待儿子醒来。
图为80岁的朱令宽看望儿子
戳视频↓↓↓
“我害怕我不能见我娃了......”
据了解,朱绪财是皋兰县长征机械有限公司二车间的职工。4月26日,朱绪财因很久没到岗,同事到其住的宿舍才发现朱绪财躺在宿舍的床上昏迷不醒,随后将其送至兰大二院。医生诊断重症化脓性脑膜炎,朱绪财一直处于昏迷状态,情况危急。
朱绪财住院后,医院急忙联系他的家人,才发现朱绪财多年前离异后一直独居。其父母已是耄耋老人,长期居住在甘肃省镇原县屯子镇农村,早已失去劳动能力,没有任何经济来源。
ICU重症病房的病人一般都是封闭的,家人不能随时探视,很多病人的家属除了白天探视时间来看望外,晚上会到附近招待所休息。但护士长发现,无论上白班还是夜班,都能看到这位年迈的父亲佝偻着身子蹲在楼道里等待儿子。
图为朱令宽在ICU门口守着儿子
图为80岁的朱令宽在看望儿子
近期状况天
守候
从兰大二院到兰大一院东岗院区,从身无分文到儿子持续得到医治,从儿子重症昏迷到意识清醒……多天过去了,八旬老人朱令宽依然守候着儿子,他的身影从未离开。
相比初到兰州,此时的老人更多了一份信心与欣慰。因为,儿子意识清醒了,手脚能抓东西,父子俩还能用眼神交流。此外,在老人的身后,还有社会各界无数双爱心人士持续的守望与鼓励。
年4月26日,老人52岁的儿子朱绪财突患重症化脓性脑膜炎,陷入深度昏迷,被紧急送往兰大二院神经内科ICU。医生诊断为重症化脓性脑膜炎,一直处于浅昏迷状态,有时高烧能达40度,还伴有肺部感染。
得知消息后,从未走出大山的老人深一脚浅一脚地从庆阳赶到兰州。当时,无论白天还是黑夜,医院重症病房的楼道里等待儿子醒来,一刻也不离开。老人说,他不想失去这唯一的儿子。
多天过去了,老人没有失去儿子,老人的守候也从未远离。
苦守了4个多月,今天,“回家”是不忍被提及的字眼。因为,他太想回老家去了……
父子
连心
经过一段时间的救治与恢复,年7月3日,朱绪才从兰大二院神经内科ICU转诊到了兰大一院东岗院区重症医学科,继续接受康复治疗。
年8月20日,记者在兰大一院东岗院区见到了老人。虽然他的儿子朱绪财还在重症监护室,但情况已经好转。
主治医生帅佃奎告诉西部商报记者,患者情况现在较前有所好转,能抓东西,能用眼神和人交流,能辨别人的声音,但由于气管原因仍然不能说话。由于病人卧床太久,现在每天还需要进行专业的康复训练。
老人每天下午4点可以探视儿子,每次20分钟左右。虽然无法用语言和儿子交流,但老人每到探视时间都很高兴——他能抓住儿子的手,喊着儿子的名字,更多时候是看着儿子,父子相互对视……老人总是对儿子说:“我天天看你,你就会认得我”。
老人告诉记者,当他给儿子说“我是你爸”的时候,儿子总是会紧抓住他的手,久久不松开。有时候,他还故意躲开,儿子就会用眼光寻找他……向记者说起这一细节时,老人抹起了眼泪。这一刻,对老人来说,所有的等待与煎熬都值得,而对一位八旬老人来说,他等待的太久了,所受的煎熬太多。
每次探视,老人都觉得时间过得很快。每次告别时,老人说,他舍不得放开儿子的手。走出重症监护室时,他还总会习惯性的在门外回头向病房里张望,他想知道儿子此时是否也在用目光追寻着他……
患者情况现在较前有所好转,但由于病人卧床太久,现在每天还需要进行专业的康复训练。
医者
仁心
刚入住兰大一院东岗分院时,老人又陷入人生地不熟的境地,虽然医生、护士格外关照,但老人仍处处不适应,每天送儿子吸氧就是个费劲活。
由于老人腿脚不便,从取推车到送儿子,这一路老人颇费周折。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老人不愿过多麻烦医护人员,“他们太忙了!”老人说。无奈之下,老人花钱请雇工帮忙,两小时50元。
但老人的举动被兰大一院东岗院区重症医学科医生邓园园发现了,经过与科室领导及主治医生沟通,科室特意安排护士额外轮流值班护理,不向老人收一分钱,帮老人省下了这50元。
如今,朱绪财间断使用白蛋白,食用蛋白粉。兰大一院东岗院区重症医学科主任刘丽平还在家医院,还将家里的蛋白粉等营养品,一股脑都拿来了。
刘丽平告诉记者,患者刚转来时,伴有肺部及泌尿系统感染,医院对他进行了抗感染治疗。最主要的是每天要做高压氧,但老人不能进舱陪护,除了费用的问题还考虑他的身体,所以科室专门安排了陪护人员。
刘丽平说,由于老人没法做饭,患者又需要流食和增加营养,所以,我们就在家里把面炒熟带给患者,他就可以开水冲服。医院有配置好的肠胃营养制剂,但成本较高,时常给患者做点吃的也是考虑到老人的经济承受能力。
“老人80岁了,总是一个人来来去去,看着怪可怜的,我们都有责任帮他一把。”刘丽平说。
除了刘丽平对老人和患者给予无私关照外,兰大一院东岗分院副院长毛亦佳也时常过问患者情况,还在家亲手做“炒面”给患者食用。
由于老人腿脚不便,从取推车到送儿子,这一路老人颇费周折,医院及科室专门安排了陪护人员。
想回
老家
医院,距离约米,但老人需要15分钟左右时间,因为患有关节炎,随着天气变化,腿疼脚疼,他总是走的很慢。
每天早上7点,医院,取推车、在护士的帮助下送儿子高压氧舱治疗。
中午,老人会回到他所租住的房子里,狗不理东岗店的员工会给他送午饭。下午四点,医院,进入重症监护室探视儿子,和儿子说说话。他每天都盼望着,再看到儿子时他能恢复的好一点。
“能够一天比一天强,这就是我的心愿”,老人说,“我想回老家去了,这么长时间,太难熬,老伴眼睛的白内障加重了,基本看不见,也需要人照顾。儿子再好一点,我就想接他回去,一段时间后再做治疗。以后我陪着他,能陪他到哪一天是哪一天……”
采访中,记者跟随老人来到他租住的房子。
这是一家普通的招待所,二层小楼。老人租住的房子在二楼,房间大小只允许放两张单人床,床中间是一张床头柜大小的小桌子,摆设完这些,剩余空间仅容转身。这是老人每月花元租的。
中午12点多,狗不理酒店东岗员工毛雪平、南旭东给老人送来了午饭,这一天是兰州臊子面。毛雪平说,老人吃的不多,尽量不重样。
饭送来后,老人迟迟不愿动筷子。“他们每天送饭,从兰大二院开始就送,现在转院了还送。”言语间,老人几度哽咽,“他们送了这么长时间,我没有办法回报他们,我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他们不但来送饭,还经常给我说宽心的话,我心里很过意不去啊。”
临走时,老人拉着记者的手,希望记者帮一个忙。
“那么多的好心人一直帮我,在兰大二院时不断有人来看我和儿子。医院,还有人打听着一路找来看我,还有那么多人捐了款,我不知道说什么好。”
老人所说的“帮忙”,就是希望能够通过记者再向好心人说声“谢谢”。
猜您对皋兰这些内容也感兴趣!皋兰县棚户区改造征拆工作驶入快车道爱心接力找回皋兰走失女子皋兰亲人身患重病家属不离不弃壮哉我大皋兰的名师名班主任们简直可以说是非常厉害了关于皋兰县石洞镇魏家庄村棚户区改造文件学子故事皋兰学子魏瑨:贫困激发了我的斗志和信心皋兰县在43个小区设立74处瓜果摊位方便瓜农卖瓜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