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冬春季流感等传染病,我县卫计局召开防
2019-1-3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临城县卫生计生局就冬春季传染病防控
工作召开动员培训会
1月11日下午,县卫计局召集由全县医疗卫生机构负责人、公共卫生管理人员参加的冬春季传染病防控和业务培训会议,以贯彻落实1月9日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召开的全国冬春季传染病防控工作会议。会议对当前流感等冬春季传染病流行传播形势进行了通报,并结合《版流感诊疗方案》对参会医疗卫生人员进行了专业培训。为了切实加强我县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工作,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县卫计局要求各医疗卫生机构立即行动起来,完善和加强领导力量,强化人员培训和防护工作,做好面向大众的防病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自我保健能力和及时主动就医意识,重点指导做好儿童、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的防病工作;合理调配人员、设备、床位等医疗资源,储备有效的抗病毒药物,确保让患病人员得到及时、有效救治。
根据中国疾控中心流感监测结果显示,今年冬季流感活动强度虽然高于近几年,但是未发现影响流感病毒传播力、疾病严重性和耐药性的变异。当前接种流感疫苗仍然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以显著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日常生活中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首先要从个人防护开始,平时注意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多通风、出门戴口罩、避免去人群聚集的场所;出现流感样症状后,要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遮住口鼻,家庭成员出现流感患者时,要尽量避免相互接触,并及时就医。(县卫计局)
流感和普通感冒有啥区别
1两种疾病的病原体不同
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流感病毒包括甲型、乙型和丙型三种;普通感冒可由多种病原体引起,如鼻病毒、腺病毒、细菌及支原体等,一般人在受凉、雨淋、过度疲劳后,因抵抗力下降时容易发病。2临床表现不同
普通感冒主要表现为打喷嚏、流鼻涕等上呼吸道症状,全身症状较轻,不发热或仅有低热,一般3至5天痊愈。流感的表现全身症状较重,突然畏寒、发热、头痛、全身酸痛、鼻塞、流涕、干咳、胸痛、恶心、食欲不振,婴幼儿或老年人可能并发肺炎或心力衰竭。中毒型流感病人则表现为高热、说胡话、昏迷、抽搐,有时可以导致人死亡。
3传染性不同
流感病毒存在于病人的呼吸道,在病人咳嗽、打喷嚏时经飞沫传染给别人,流感的传染性很强。由于这种病毒容易变异,即使是患过流感的人,当下次再遇上流感流行,仍然会感染,所以流感容易引起暴发性流行。普通感冒较流感传染性要弱得多,往往是个别出现,很少像流感流行那样病人成批大量出现。
4流行特点不同
流感特别是甲型流感常易发生暴发、流行甚至大流行。流行季节常在某些局限的范围,如社区或单位发生暴发。普通感冒只是个别散发出现。
5流感有季节性和周期性
在温带和寒温带地区,流感的流行通常发生在冬春季,而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则更多是在夏季流行。甲型流感呈现周期特点,一般3至4年一次小流行,10至15年一次大流行。乙型、丙型流感周期性不明显。
流感和普通感冒的主要区别与特点流感普通感冒致病原流感病毒鼻病毒、冠状病毒等流感病原学检测阳性阴性传染性强弱发病的季节性有明显季节性(我国北方为11月至次年3月多发)季节性不明显发热程度多高热(39-40°C),可伴寒颤不发热或轻、中度热,无寒颤发热持续时间3-5天1-2天全身症状重。头痛、全身肌肉痠痛、乏力轻或无病程5-10天5-7天并发症可合并中耳炎、肺炎、心肌炎、脑膜炎或脑炎少见学龄儿童感冒后,要居家隔离,保持房间通风;充分休息,多饮水,饮食应当易于消化和富有营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如使用抗流感病毒药物尽量在发病36小时或48小时内及早开始治疗。
儿童防护攻略
1
做好个人卫生
为避免儿童感染各类病原微生物,家长外出回家后应首先换掉外套和裤子,洗脸洗手,将室外的病毒隔离掉。家里有人患感冒等呼吸道疾病时,不要或减少与孩子接触。儿童要养成勤洗手的良好习惯。
2
积极预防感冒
孩子感冒、咳嗽久治不愈,很容易加重病情,甚至由咳嗽转为气管炎、肺炎或哮喘。为预防孩子感冒,尽量不去人多密集的公众场所。天气越来越冷,家长要注意给孩子保暖,注意添加衣物,但是也不要一次性添太多,根据温度变化慢慢来。多喝水,保持气道湿润。
3
增强免疫力
人体的免疫力与遗传基因有关,但最主要还是靠食物来保持免疫系统活力,有些食物还能刺激免疫系统,增强人体的免疫力,食用适量的维生素E、胡萝卜素、蛋白质、维生素C、维生素B、钙、锌、硒、镁等物质可以增加人体免疫细胞的数量。
4
营养均衡
不要盲目追求高营养的补品,有的家长总是认为孩子缺钙、缺锌,其实大部分孩子根本就不缺营养,缺的是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新陈代谢的排除机能,建议不要盲目乱补,破坏生理系统的稳定。
5
保持良好的睡眠
良好的睡眠可使体内的淋巴细胞数量明显上升,因为在人进入睡眠后,各种有益于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已经开始,睡眠时人体会产生一种称为胞壁酸的睡眠因子,可促进白细胞增多,让肝脏功能增强。因此,要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时间。
6
积极锻炼
特别在天气晴好的时候,带孩子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锻炼项目,如散步、踢球、做操、游戏、骑小自行车等,让孩子用凉水洗手洗脸,可增强孩子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和抵抗力。户外活动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以促使孩子体内产生维生素D,而维生素D对维持人体免疫功能的有着重要意义。
7
进行疫苗预防
疫苗是预防一些特定传染病的有效方法,通过疫苗注射,人体内就会有特定的防病能力,避免一些疾病。在秋冬季建议给孩子除按时完成法定的Ⅰ类疫苗接种之外,尽可能进行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的接种。
8
坚持规律药物治疗
患有哮喘的儿童,往往会同时使用抗哮喘和治疗鼻炎的药物。这些药物的坚持使用对于哮喘、鼻炎的控制非常重要,也有利于呼吸道感染的防治,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种原因导致的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合理服用药物,不可滥用抗菌药物。
中国疾控中心专家解答
Q
当前流感流行情况如何?
后续流行趋势将如何发展?
A我国流感监测结果提示,年第1周(1月1-7日),医院报告的流感样病例占门急诊病例总数百分比(ILI%)为6.0%,高于-年同期水平(3.0%、3.2%、3.3%);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为41.0%,高于-年同期水平(13.2%,15.8%,20.2%)。医院报告的ILI%为5.8%,高于-年同期水平(4.1%,2.9%,3.8%);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为48.5%,高于-年同期水平(32.2%,17.5%,26.5%)。综上,医院报告的门急诊流感样病例比例和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均高于过去3年同期水平,全国报告的流感暴发起数也显著高于往年同期;流感确诊住院与重症病例数也有所上升。
总体上,今年冬季流行季流感活动强度高于近几年。当前,我国南北方省份均处于季节性流感的流行高峰,流感活动的总体水平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且仍可能会继续流行一段时间。大多数地区仍处于流感流行高发季节,但各地区流行高峰和流行持续时间存在差异,部分地区已呈现流行水平上升趋势减缓的迹象。预计多数地区随着学校和托幼机构放寒假,季节性高峰将出现回落。
Q
流感的严重程度如何?
今年流感病毒是否存在传播力、疾病严重性和耐药性的变异?
A流感是常见的季节性传染病,绝大多数为轻症,重症和死亡的病例较少,季节性流感一般的病死率大概为0.01%。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每年流感的季节性流行可导致约29万至65万死亡,我国每年同样也有流感感染导致的死亡病例。今年由于流感感染和发病人数较往年多,相应导致出现流感相关住院、重症和死亡的情况也会有所增加。
今年我国整体的流感流行水平明显高于往年,是近几年来流感流行最为严重的一次。但我国流感病毒监测结果显示,今年流行的流感病毒未发现影响流感病毒传播力、疾病严重性和耐药性的变异。
Q
公众应如何正确、科学预防治疗流感?
哪种疫苗和药物能有效预防治疗流感?
A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以显著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流感病毒易于变异,世界卫生组织(WHO)每年都基于对下一个流行季节流感病毒流行株的预测结果提出全球流感疫苗株的推荐意见,全球各国的疫苗企业根据WHO的预测结果生产当年的流感疫苗,因此不同年度流感疫苗针对的流感病毒株可能会有所差异。在大多数年份,流感疫苗与流感流行毒株的匹配较好,具有良好的保护力。今年冬季,我国许多地区流感流行的优势病毒为乙型流感的Yamagata系,但今年采用的流感疫苗未包含这一型别的成分,因此疫苗对这一型别不具有保护力。但由于目前我国还同时存在甲型流感(包括H3N2和H1N1)和乙型流感Victoria系的流行,今年采用的流感疫苗包含了这三种型别的流感流行株。为降低特殊人群发病、重症和死亡的风险,推荐老年人、儿童、孕妇、慢性病患者和医务人员等流感高危人群接种流感疫苗,6月龄以下婴儿、孕妇和慢性病患者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也应考虑接种流感疫苗。
年龄<5岁的儿童(尤其是年龄<2岁儿童),易于发生严重并发症,一旦出现持续高热、伴有剧烈咳嗽、呼吸困难、神志改变、严重呕吐与腹泻等重症倾向,应及时就诊。奥司他韦等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是流感的有效治疗药物,早期尤其是发病48小时之内应用抗流感病毒药物能显著降低流感重症和死亡的发生率。抗病毒药物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Q
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流感?
A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首先要从个人日常防护开始,平时注意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包括:
勤洗手;
在流感流行季节,老年人与慢性病患者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
出现流感样症状后,要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
家庭成员出现流感患者时,要尽量避免相互接触,尤其是家中有老年人与慢性病患者时。
当家长带有医院就诊时,应同时做好患儿及自身的防护(如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
幼儿园、学校要落实晨午检制度,出现集体感染事件时,学校应尽早对患儿采取隔离措施,建议患儿居家休息,避免其与班级内未感染孩子接触,减少疾病传播。
Q
学校、幼儿园作为人群密集区域,有的学校已出现学生集体感染流感的现象,为何儿童更容易感染流感?
A儿童更容易感染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1第一,学校、托幼机构为集体场所,儿童在集体场所中聚集、接触密切,一旦有流感病例,很容易就导致疾病的传播,出现更多病例;
2第二,儿童自然感染流感病毒或疫苗接种少,体内预存免疫弱,对流感病毒的交叉保护作用较弱;
3第三,儿童自身呼吸道较成人可能没那么发育健全,且自身免疫系统处于发育状态,容易受到流感等呼吸道病毒的侵袭并出现症状;
4第四,儿童的个人卫生习惯也不太良好,不能完全做到咳嗽遮住口鼻、勤洗手等,造成疾病传播风险加大。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