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接种
2019-1-2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易县高村中心卫生院预防接种信息
-12-22易县高村中心卫生院一、接种时间每周五、周六、周日
上午:8:00-11:40
下午:1:00-4:30
二、免疫程序
出生24小时内:乙肝疫苗—第一针;卡介苗—初种;1月龄:乙肝疫苗—第二针;2月龄:灭活脊灰疫苗—第一针;3月龄:脊髓灰质炎疫苗—第二针;百白破疫苗—第一针;4月龄:脊髓灰质炎疫苗—第三针;百白破疫苗—第二针;5月龄:百白破疫苗—第三针;6月龄:乙肝疫苗—第三针;A群流脑疫苗第一针(间隔三个月第二针);8月龄:麻疹疫苗—第一针;乙脑(减毒)—第一针9月龄:A群流脑疫苗—第二针;1.5至2岁:百白破疫苗—加强;麻腮风疫苗;甲肝疫苗(减毒);2周岁:乙脑(减毒)—第二针3岁:A+C群流脑疫苗;流脑疫苗—第一针4岁:脊髓灰质炎疫苗—加强针;6岁:白破二联疫苗—加强针;A+C群流脑疫苗—第二针;预检登记及微机录入室三、接种地点
易县高村中心卫生院接种门诊(高村中心卫生院南院→预防接种区)
预防接种室
四、接种门诊咨询电话
-
疫苗储存室
五、接种禁忌症
1.发热儿童
正在发热,体温超过37.5摄氏度的儿童,应查明发烧原因,治愈后再接种,因为接种疫苗后会出现体温升高,加重病情。发热往往是流感、麻疹、脑膜炎、肝炎等急性传染病的早期症状,接种疫苗不仅会加快发病,还会加重病情,使病情复杂,给医生诊断带来困难。疫苗中的抗原成分与致病的细菌可互相干扰,影响免疫力的生成。
2.某些皮肤病患儿接种疫苗的部位如上臂三角肌、大腿外侧等处患有严重皮炎,牛皮癣、湿疹及化脓性皮肤病的儿童,应在这些疾病治愈后再接种疫苗。
3.严重营养不良及免疫力低下儿童尤其在1周岁以下的婴儿,患有严重的营养不良及消化功能紊乱的不宜接种疫苗。这类患儿往往存在免疫功能低下,此时接种更易引发新的疾病。
4.过敏性体质儿童有过敏性体质儿童接种疫苗,常可引起过敏反应。在接种疫苗前需详细了解并明确其过敏原,如疫苗中含有该过敏原就不能接种,不含有该过敏原的疫苗可以接种。
5.急性传染病患儿正在患急性传染病(如流感、病毒性肝炎、肺炎)以及痊愈后不足2周的恢复期儿童,应暂缓接种疫苗。正在发生腹泻的儿童,若每天大便次数超过4次,不宜服用脊灰糖丸疫苗。
6.神经系统疾病和精神患儿
对患有癫痫、癔症、脑炎后遗症、抽搐等疾病或已痊愈者,接种疫苗时要持慎重的态度,尤其是接种乙型脑炎疫苗、百白破三联疫苗和流脑疫苗。
7.器官损害的患儿
有严重心脏、肝脏、肾脏疾病以及患结核病的儿童,一般不宜接种疫苗。因为患有这些疾病的儿童体质较差,常常不能接受接种疫苗后引起的正常副反应,他们受损的器官不能承受额外的负担,在这种情况下接种疫苗后,往往会发生严重的反应。如果是肝、肾疾病患儿,在接种疫苗后由于肝脏的解毒功能及肾脏的排泄功能都要增加。增加该脏器的负担,将影响肝、肾器官的康复。
8.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患儿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患儿暂缓接种减毒活疫苗。
9.输注静脉丙种球蛋白患儿
3月内有静脉丙球输注史的孩子暂缓疫苗接种。
总之,家长带孩子去打预防针时,应主动说清孩子的身体情况,以便医生正确掌握禁忌症,这样既可发减少疫苗的副反应,又可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