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健康流行性乙型脑炎防治知识

2019-1-16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病因]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患病人类或动物是传染源,通过蚊虫叮咬而传播,流行于夏秋季。2~6岁宝宝发病率最高。急性期过后留有后遗症。一次感染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症状]

典型症状:迅速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突发高热、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惊厥,在2~3日内逐渐加重,出现阳性脑膜刺激征。

分期症状:本病潜伏期为4~21日,一般为2周左右。

初期:发热,体温在39℃左右,头痛、呕吐、嗜睡、烦躁、发呆。

极期:高热、昏迷、惊厥、瘫痪、呼吸节律不整、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肌张力增高、脑膜刺激阳性,严重者出现脑疝、休克。

恢复期:极期过后,发热渐退,神志转清,精神好转,可有反应迟钝,语言不清,轻度抽搐,肢体轻瘫,在半年内逐渐恢复。

后遗症期:半年后仍有痴呆,失语、瘫痪,耳聋等症状。

[检查诊断]

实验室检查:有时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均增高,脑脊液呈非化脓性改变,清亮,蛋白略增,细胞数轻度或中度增加,糖和氯化物正常,特异性IgM抗体检查、白细胞黏附抑制试验、荧光抗体检测血及脑脊液抗原等均可出现阳性,有早期诊断价值。

[分型]

轻型:体温38℃~39℃,嗜睡,轻度头痛,可有呕吐,多无脑膜刺激征。

中型:体温39℃~40℃,烦躁,意识不清,浅昏迷,惊厥,呕吐,头痛,脑膜刺激征明显,腱反射先亢进后减弱。

重症:体温40℃,昏迷,浅反射消失,反复惊厥,瘫痪,瞳孔缩小,对光反射迟钝,剧烈头痛,喷射状呕吐。

极重型:体温40℃~41℃以上,深昏迷,瞳孔散大或双瞳孔大小不等,对光反射消失,呼吸节律不整,软瘫。

[并发症]

以支气管肺炎最常见,次为肺不张、败血症、尿路感染、褥疮、应激性溃疡和上消化道大出血等。

[治疗]

医院及时治疗。应将患儿隔离在有防蚊设备的病室内,注意神志、体温、血压、呼吸、瞳孔及肌张力的变化,仔细观察惊厥先兆,及时采取措施。注意营养,昏迷者鼻饲流食。

[预防与调理]

消灭蚊虫,隔离患儿,人畜居地分开。预防注射应于流行季节,7月提前完成。

症期调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褥疮发生。对重症患者应定时翻身,拍背,使呼吸道分泌物易于排出,防止吸入性肺炎。

[预后]

本病病死率在10%以下,重型和暴发型患者的病死率高达15%以上,存活的重症患者可留有后遗症。

长按







































北京那里看白癜风好
复方木尼孜其颗粒作用

转载请注明:
http://www.wqppq.com/nbys/94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