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常见病健康知识

2017-9-6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一、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人群对手足口病的病毒普遍易感,但以5岁以下小儿为主。手足口病隐性感染率高,患者、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该病主要通过患者的粪便、唾液、咽部分泌物污染的食物而传播,直接接触患者穿破的水泡亦会传播病毒,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患者的粪便在数周内仍具传染性。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多发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多种肠道病毒都能引起,EV71病毒是其中的一种。一般全年均有发生,5━7月为高发期。

手足口病一般症状较轻,大多数患者发病时,往往先出现发烧症状,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手足口病目前还没有什么疫苗,但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预防:

1.要勤洗手,搞好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把好病从口入关。

2.手足口病常在婴幼儿聚集场所发生,因此,幼儿园保健医生以及班上老师都要做好幼儿晨间检查,及时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

3.被污染的食物、日常用品、食具、玩具、床上用品以及便器等物品应及时消毒处理,衣物置阳光下暴晒,保持室内通风换气。

4.预防手足口病的主要措施是做好病人粪便等排泄物的处理,切断传播途径。

5.该病流行期间家长要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

6.流行期可每天晨起检查孩子皮肤(主要是手心、脚心)和口腔有没有异常,注意孩子体温的变化

问:手足口病是怎么传播的?有疫苗吗?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喷嚏喷的飞沫等)及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而感染。手足口病目前没有疫苗,但只要早发现、早治疗,是完全可防可治的。

问:哪些人容易患手足口病?

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病。由于成人的免疫系统较完善,成人一旦感染一般不发病,也无任何症状。但感染后会传播病毒,因此成人也需要做好防护,避免传染给孩子。

问:手足口病是不是新的传染病?

手足口病不是新传染病,它是一种全球性传染病,年首次认识并命名,世界各国每年均有病例发生。我国年发现手足口病,每年都有人患病。

问:手足口病能治好吗?

如果得了手足口病,绝大多数情况下7━10天可以自行痊愈,不会留下后遗症,皮肤上也不会留下疤痕。根据以往的发病与治愈情况看,只有个别重症患者可能出现脑膜炎、肺炎等,只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多数可以痊愈。

问:孩子出现可疑症状怎么办?

如果孩子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同时要密切观察。不要去幼儿园和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其他孩子接触玩耍。一旦出现突然发高烧或神志不清、昏睡、肌肉或身体抽动、呼吸困难等,医院就诊。

问:一般家庭怎么预防?

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是注意家庭及周围环境卫生,讲究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居室要经常通风;要勤晒衣被。流行期间不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要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流行期可每天晨起检查孩子皮肤(主要是手心、脚心)和口腔有没有异常,注意孩子体温的变化。

问:如果家里有孩子感染要特别注意什么?

要注意不让生病的孩子接触其他儿童;孩子的唾液、痰液等分泌物要用卫生纸包好丢到垃圾箱,孩子的粪便要收集好、消毒后丢入厕所,不要随意丢弃,同时要消毒便盆;看护人接触孩子前、替换尿布后或处理孩子粪便后都要洗手;生病孩子的衣服、玩具、餐具、枕头被褥等要保持卫生,孩子的日常用具要消毒;要勤开窗通风。如果上幼儿园的小朋友得病,还应及早告诉老师,并不要着急让孩子去幼儿园,要在治愈并且全部症状消失一周后再去幼儿园,防止传染其他孩子。一般症状轻不用住院治疗,居家治疗、注意休息即可,以减少交叉感染。

手足口病“四不特征”:

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留疤痕

预防手足口病“五口诀”:

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多通风、晒衣被

二、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俗称“痄腮”,由腮腺炎病毒侵犯腮腺引起的急性呼吸传染病。冬春季常见,主要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发生,亦可见于成人。常在托幼机构、学校中引起暴发。传染源为患者和健康带菌者。腮腺肿大前6天至肿大后9天均可自病人唾液中分离出病毒,因此在这两周内有高度传染性。主要通过唾液或呼吸道分泌物飞沫传播,孕妇感染本病可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而导致胎儿畸形或死亡。流行性腮腺炎的潜伏期平均18天。感染后多无前驱症状,部分患者可有发热、畏寒、头痛、食欲不振、倦怠等症状,随后一侧或两侧腮腺肿大,并伴有疼痛,成人患者一般症状较严重。腮腺肿胀大多于1~3天到达高峰,持续4~5天逐渐消退而恢复正常,全程约7~12天。部分男性患者可并发睾丸炎,1/10的人可引发一定程度的不育,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脑膜脑炎。   问: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控制措施有哪些?   1.患者隔离治疗:隔离患者直至腮腺肿大完全消退为止,患者的物品、食具等应煮沸或84消毒;   2.疫苗接种:接种腮腺炎疫苗或含腮腺炎疫苗成份的麻腮二联或麻腮风三联疫苗;   3.托幼机构、学校加强晨检,教室经常开窗通风;   4.本病流行季节,避免到人群聚集、空气流动差的公共场所。   5.出现发热、头痛、腮腺肿痛等,医院诊治。

问:腮腺炎治愈后需要隔离多久才能上幼儿园?

儿童腮腺炎患者一般治愈后休息和观察9天再上幼儿园为宜。

三、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原发感染,是以全身出疱疹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皮肤病。多见于儿童,具有高度的传染性,易造成小区域的流行,愈后可获终身免疫。水痘的潜伏期约为12~21天,平均14天。发病较急,前驱期有低热或中度发热、头痛、肌痛、关节痛、全身不适、食欲不振、咳嗽等症状;起病后数小时,或在1~2天内,即出现皮疹。整个病程短则一周,长则数周。

1.水痘皮疹的特点:

水痘皮疹数量较多,数百至数千个不等。一般首先出现于面部、头皮和躯干,其分布呈向心性,以发际、胸背较多,四肢面部较少,手掌足底偶见。鼻、咽、口腔、外阴等部位的黏膜亦可发疹。皮疹出现时仍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但往往较出疹前减轻。发热一般随着出疹的停止逐渐下降至正常。皮疹有痒感,有时因剧痒使患者烦躁不安。黏膜处皮疹易破溃成溃疡,常伴有疼痛。皮疹数量多者全身症状较重。水痘发疹经历斑疹、丘疹、疱疹及结痂四个阶段。初为红斑疹、数小时后变为深红色丘疹,再经数小时后变为疱疹。典型疱疹呈卵圆形,壁薄易破,周围绕以红晕,疱疹之间有正常皮肤。疱液初透明后渐转混浊,甚至于呈脓疱样外观;也可因患者搔抓致继发化脓性感染而形成典型的脓疱,并因此导致全身症状加重。若未发生化脓性感染,自疱疹形成后1~2天,就开始从疱疹中心部位枯干结痂;再经数天,痂壳即行脱落,约2周脱尽。由于疱疹损害表浅,故愈后大都不留瘢痕,即使局部遗有暂时性色素沉着,也能逐步消退。水痘皮疹分批发生,在前一批皮疹损害逐步演变愈合的过程中,新的一批疱疹又次第出现,导致红斑、丘疹、疱疹和结痂等各阶段损害可在同一时间内并存于同一患者。尤其是在发疹第2~3天,同一部位常常可见到各阶段的皮疹,此为水痘皮疹的另一重要特征。随着患者体内免疫力的逐渐增强,皮疹逐渐减少。最后一批出现的皮疹、可在斑丘疹期即停止发展,并就此消退,患者痊愈。

2.预防与护理:

隔离水痘患者,VZV感染发病后临床表现为水痘或带状疱疹,但两者的主要传染源均是水痘患者,隔离水痘患者是预防VZV感染的关键。水痘患者对儿童传染性很大,对水痘患者的传染源管理应包括呼吸道隔离和接触隔离。患者的隔离期应自出疹开始到出疹后6天,或隔离至全部水痘疱疹干燥结痂为止。无并发症者可在家隔离,此前不得入托或入学;亦不应出门与其他儿童玩耍接触,并防止其与易感孕妇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及被污染的用品应消毒。应加强教室和睡房的通风换气,每天早上打开紫外线灯照射室内进行空气消毒。接触患者后彻底洗手,是预防VZV在医院内感染流行的简便有效措施。

问:水痘治愈后的隔离期是多久?儿童水痘患者在经过治疗,皮疹全部结痂9天后,就可以排除传染性。

芭贝乐幼儿园

.4.26

赞赏

长按







































北京看白癜风哪间医院疗效好
北京看白癜风大概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
http://www.wqppq.com/nbyf/73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