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炎型败血型猪链球菌的临床与治疗方案

2022-1-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猪链球菌病是由多种致病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包括猪淋巴结脓肿和猪败血性链球菌病。败血症、化脓性淋巴结炎、脑膜炎以及关节炎是该病的主要特征。

一、流行病学

1、猪链球菌感染部位上呼吸道(主要是扁桃体和鼻腔)、生殖道和消化道。

2、猪群之间的感染由病猪和健康带菌猪只的流动发生、其排泄和分泌物中均有病原菌。

3、病猪或健康带菌猪只互相接触,或带病原菌的污物(如饲料、饮水)均可引起猪群大批发病。

5、各种年龄的猪都有易感性,仔猪多发败血症和脑膜炎,中猪多发化脓性淋巴结炎。

6、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春、秋多发,呈地方性流行。在规模化猪场,本病常常成为一些病毒性疾病如蓝耳、猪瘟等继发病。

二、临床症状

1、败血型

*常见于流行初期的最急性病例,发病急,病程短,往往不见任何异常症状猪突然死亡,突然减食或停食,精神委顿,体温升高到1~2℃,呼吸困难,便秘,结膜发绀,卧地不起,口、鼻流出淡红色泡沫样液体,多在6~2h内死亡。

*急性病例表现为精神沉郁,体温升高达3℃,稽留热,食欲不振,眼结膜潮红,流泪,流浆液状鼻液,呼吸急促,问有咳嗽,颈部、耳廓、腹下及四肢下端皮肤呈紫红色,有出血点,出现跛行,病程稍长,多在3~5天内死亡。发病率一般为30%左右,死亡率可达80%。

2、脑膜炎型

*多发生于哺乳仔猪和断奶小猪,病初体温升高至0.5~2.5℃,停食,便秘,有浆液性和黏性鼻液,会出现神经症状,表现为运动失调、盲目走动、转圈、空嚼、磨牙、仰卧,后躯麻痹,侧卧于地、四肢划动,似游泳状。急性型多在30~36h死亡。亚急性或慢性型病程稍长,主要表现为多发性关节炎,逐渐消瘦衰竭死亡,或康复。

3、关节炎型

*表现为关节炎,病猪在一肢或几胰关节肿胀、疼痛、跛行,不能站立,病程2~3周。

、淋巴结脓肿型

*该型是由猪链球菌经口、鼻及皮肤损伤感染而引起。断奶仔猪和出栏育肥猪多见,传播缓慢,发病率低,但猪群一旦发生,很难清除。

*主要表现为在颌下、咽部、颈部等处的淋巴结化脓和形成脓肿。受害淋巴结最初出现小脓肿,然后逐渐增大,感染后3周局部显著隆起,触诊坚硬、有热痛。病猪的采食、咀嚼、吞咽和呼吸均有障碍。脓肿成熟后,表皮坏死,破溃流出脓汁。脓汁排净后,全身症状显著减轻,肉芽组织生长结疤愈合。病程3~5周。

三、病理变化

1、最急性

*口鼻流出红色泡沫液体,气管、支气管充血,内充满泡沫液体。

2、急性病例

*耳、胸、腹下部和四肢内侧皮肤有出血点,皮下组织广泛出血。全身淋巴结肿胀、出血。

*心包内积有淡黄色液体,心内膜出血。

*脾、肾肿大、出血。胃和小肠黏膜充血、出血。

*关节腔和浆膜腔有纤维素性渗出物。

*脑膜脑炎型表现为脑膜充血、出血、溢血,个别病例出现脑膜下积液,脑组织切面有点状出血。

*慢性病例关节腔内有黄色胶冻样、纤维素性以及脓性渗出物,淋巴结脓肿。部分病例心瓣膜上出现菜花样赘生物。

四、防治措施(一)、治疗

对发病猪群应严格隔离和环境消毒。

1、用青霉素、头孢类药物、喹诺酮类药物连续用药,可收到较好的效果。

2、脑膜炎型:用复方磺胺嘧啶钠或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肌肉注射,口服辛迪克

(二)预防

1、预防本病主要应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消毒。

*断尾、剪齿和去势应严格消毒。

*猪只出现外伤应及时进行外科处理。

*经常有本病流行和发生的猪场可在饲料中适当添加一些抗菌药物如阿莫西林、恩诺沙星、磺胺间甲氧嘧啶等。

2、疫苗免疫接种

*灭活疫苗是由猪链球菌2型菌株制备的,对预防由该型菌株引起的疾病有较好的免疫效果。

*妊娠母猪可于产前周进行接种;

*仔猪分别于30日龄和5日龄各接种1次。

*后备母猪于配种前接种1次,免疫期可达半年。

非瘟不用慌快用金卫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wqppq.com/nbyf/130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