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指南针秋季预防小儿常见传染病
2021-4-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秋季预防
小儿常见传染病
家长如何做好防护?
做好预防与看护
进入秋季,气温变化比较大,天气转凉。昼夜温差较大,也正是一些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初秋时气温较高即“秋老虎”,一些肠道传染病和虫媒传染病高发,到了晚秋,气温逐渐下降,风大干燥,这时是一些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时节。因此,秋季加强传染病的防治,对维护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一般秋季常见传染病主要分为两大类: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
预防秋季疾病,正确洗手很关键
世界卫生组织经调查后表明:“正确洗手能减少30%—50%的疾病风险。”
然而,随着秋天的到来,温度降低了,有些孩子可能会嫌洗手太冷而忽略洗手,有些家长朋友则觉得秋天温度低,没有那么多细菌,少洗几次手也没有关系。实际上,是家长朋友们想错了,预防秋季疾病的关键之一就在于洗手,而且是正确洗手。
家长朋友们和孩子们,你们还记得正确洗手的步骤吗?希望大家将正确洗手这件事重视起来,它可帮助您和孩子有效地阻隔疾病的发生呢!注意饮食健康,预防秋季腹泻
秋季腹泻多是由轮状病毒感染所引起的,这种病毒主要通过粪-口传播(就是从排泄物到口腔),最容易发生在6月龄~2岁的婴幼儿身上。最主要的表现就是腹泻,便量多、水分多、次数也多,可以达到一天5~10次,大便表现为黄色水样或是蛋花汤样。除腹泻之外,宝宝还可能会有发热、呕吐等症状。
另外,对于苹果、西红柿等可以生食的瓜果,家长朋友们一定要清洗干净再让孩子吃。如果周边有小朋友们正在腹泻,或腹泻流行期间,尽量不要让孩子接触患儿,也不带把孩子到人群聚集的地方,以免感染。如果孩子中招患病,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就诊,同时多注意补充水分及电解质。
留心观察为上,防范疾病找来
每年秋季,都容易流行咽炎、麻疹、上呼吸道感染等季节性疾病,现康桥公学幼儿园将这几种病症的发病情况及预防措施总结如下,希望家长朋友们多注意观察孩子的情况,如果发现不对,即刻寻医就诊。
1、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咽颊炎。主要症状:潜伏期3~10天。以发热、咽痛、咽峡部黏膜小疱疹和浅表溃疡为主要表现。传染性很强,传播快,夏秋季为高发季节,主要侵犯1~7岁小儿。同一患儿可重复多次发生本病。传播途径:以粪-口、接触、短距离空气飞沫传播。易感人群:多见于3~10岁儿童,常发于夏秋季。
2、手足口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传播途径: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主要症状: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易感人群: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成人感染后一般不发病,但会将病毒传播给孩子。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也非常简单:一是勤洗手、讲卫生;二是勤通风,避免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三是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3、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自限性呼吸道传染病,通过飞沫传播。流行性腮腺炎主要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以腮腺非化脓性肿胀、疼痛为特征性表现。中医名称为“痄腮”,“民间取之谐音”还称为“炸腮”
主要症状:大多数患者没有明显的前驱期症状,少数患者可有肌肉酸痛、头痛、食欲缺乏、全身不适、畏寒发热等症状。1~2天后出现腮腺肿痛,体温达38~40C。1~3天肿胀达到高峰,4~5天后逐渐消退。症状的轻重个体差异较大,一般成人症状比儿童重。潜伏期14-28天日,患者在腮腺炎明显肿胀前6、7日至肿胀后9日期间具有传染性。
4、水痘
水痘,顾名思义,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由于水痘患者多为孩子,再加上通过飞沫可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因此传染面积广。
水痘的蛰伏期比较长,大约2周的时间,患者才可能出现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继而出现红色斑疹、丘疹,再发展成伴有瘙痒的水疱。这些水泡一般过1-2天后开始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
虽然水痘一次发病,可终身获得较高的免疫力,但在日常生活中,家长朋友们还是要记得给孩子们接种水痘疫苗,这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措施;水痘流行期间,不带孩子去人多的公共场所;多注意开窗通风等。
5、麻疹
传播途径: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病人的眼结膜、鼻、口、咽等处的分泌物(如眼泪、鼻涕、痰等)以及尿和血液中都存在着麻疹病毒。
主要症状:麻疹的潜伏期为10-11天,开始时症状像感冒,但同时出现眼红、眼皮发肿、流泪、怕光、打喷嚏、咳嗽等更严重的症状。第4天起从耳朵后面开始出现玫瑰色的斑丘疹,2-3天内皮疹遍及全身,随后疹退,脱屑。其他症状也逐渐消退。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多见于婴幼儿,但近年来由于麻疹疫苗的广泛接种,发病年龄有后移趋势。
6、流行性感冒
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
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主要症状:有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症状。
易感人群: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但维持的时间不长,病毒不断发生变异,可引起反复感染发病。
7、上呼吸道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是秋季经常会出现的病症之一。中医上面的上火是引发上呼吸道感染的导火索——因为上火导致咽喉部干燥,加上孩子在秋季抵抗力下降导致。若受到鼻病毒的感染,就会引发上呼吸道感染,出现发热、打喷嚏、流鼻涕、鼻塞、咳嗽等症状。
对此,希望家长朋友们根据天气变化实时增减孩子们的衣服,或带着孩子多到户外活动;如果发生上呼吸道感染,也不要为了见效快、让孩子快点好而滥用抗生素,而是应该让孩子休息好,多喝白开水,清淡饮食。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