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护航秋季预防小儿常见传染病知识科
2021-4-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张晓薇出诊的医院 http://m.39.net/pf/a_4580347.html
秋季预防小儿常见传染病知识
随着秋季的到来,天气日渐寒冷,幼儿机体适应能力会有些许下降,为了做好我园常见传染病预防工作,加强幼儿、家长及教师关于常见传染病的防范意识,提高预防知识水平,百花园现将几种常见的秋季传染病的预防知识提供给大家!
1、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咽颊炎。
主要症状:潜伏期3~10天。以发热、咽痛、咽峡部黏膜小疱疹和浅表溃疡为主要表现。
传播途径:以粪、口、接触、短距离空气飞沫传播。
易感人群:多见于3~10岁儿童,常发于夏秋季。同一患者可多次发生由不同型别病毒引起。
预防措施:
1、经常开窗通风;早晨、饭后及睡觉前漱口、刷牙。
2、注意劳逸结合。防止受冷,如身体不适应卧床休息。
3、进行饮食调养。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宜,再辅助一些清爽去火、柔嫩多汁的食品摄入。
4、雾霾天气等,应戴口罩、面罩等,做好防护措施。
5、保持肠胃通畅。平时多饮淡盐开水,吃易消化的食物,保持肠胃通畅。
6、及时就医。一旦发现应尽快就医,千万不要“拖”。
2、手足口
手足口: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
传播途径: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
主要症状: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
易感人群: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成人感染后一般不发病,但会将病毒传播给孩子。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也非常简单:一是勤洗手、讲卫生;二是勤通风,避免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三是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预防措施:
1、勤洗手、讲卫生。
2、勤通风,流行期间避免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3、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3、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自限性呼吸道传染病。以腮腺非化脓性肿胀、疼痛为特征性表现。中医名称为“痄腮”,“民间取之谐音”还称为“炸腮”。
传播途径: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传染,少数通过用具间接传染,传染性强。
主要症状:大多数患者没有明显的前驱期症状,少数患者可有肌肉酸痛、头痛、食欲缺乏、全身不适、畏寒发热等症状。1~2天后出现腮腺肿痛,体温达38~40C。1~3天肿胀达到高峰,4~5天后逐渐消退。症状的轻重个体差异较大,一般成人症状比儿童重。潜伏期14-28天,患者在腮腺炎明显肿胀前6、7日至肿胀后9日期间具有传染性。
易感人群:流行性腮腺炎主要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
预防措施:
1、接种腮腺炎疫苗。
2、及时隔离患者至消肿为止。
4、水痘
水痘: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虽然水痘属于急性传染病,但通常比较温和,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传播途径: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
主要症状:水痘病毒感染人体后,经过大约2周的潜伏期,患者可出现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再发展为水疱、常伴有瘙痒,1-2天后开始干枯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皮疹躯干部最多,头面部次之,四肢较少,手掌、足底更少。
易感人群:水痘患者多为1-14岁的孩子。在幼儿园和小学最容易发生和流行。
预防措施:
1、接种水痘疫苗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措施。
2、流行期间小孩子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
3、经常开窗通风等也很重要
5、麻疹
麻疹: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病期在冬春等季节。1-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
传播途径: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病人的眼结膜、鼻、口、咽等处的分泌物(如眼泪、鼻涕、痰等)以及尿和血液中都存在着麻疹病毒。
主要症状:麻疹的潜伏期为10-11天,开始时症状像感冒,但同时出现眼红、眼皮发肿、流泪、怕光、打喷嚏、咳嗽等更严重的症状。第4天起从耳朵后面开始出现玫瑰色的斑丘疹,2-3天内皮疹遍及全身,随后疹退,脱屑。其他症状也逐渐消退。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多见于婴幼儿,但近年来由于麻疹疫苗的广泛接种,发病年龄有后移趋势。
预防措施:
1、尽量减少和患者及其患者家属接触是预防麻疹的关键。
2、做好保健工作,按时接种麻疹疫苗。
3、开窗通风,保证室内空气流通,流行季节少到公共场所。
4、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
6、流行性感冒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
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主要症状:有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症状。
易感人群: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但维持的时间不长,病毒不断发生变异,可引起反复感染发病。
预防措施:多饮水、多休息,从外面回来冲洗鼻子、注意通风以及锻炼身体,食用富含维生素的食物等
7、上呼吸道感染
宝宝上火是引发上呼吸道感染的导火索,这是因为咽喉部干燥,抵抗力下降。若受到鼻病毒等感染,就会发生上感。
主要症状:出现发热、打喷嚏、流鼻涕、鼻塞、咳嗽等症状。
预防措施: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服,多到户外活动。发生上感不要滥用抗生素,让宝宝休息好,多喝白开水,饮食以素淡流质为宜。
对此,希望家长朋友们根据天气变化实时增减孩子们的衣服,或带着孩子多到户外活动;如果发生上呼吸道感染,也不要为了见效快、让孩子快点好而滥用抗生素,而是应该让孩子休息好,多喝白开水,清淡饮食。家长如何做好预防与看护
一般秋季常见传染病主要分为两大类: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预防秋季疾病,正确洗手很关键。世界卫生组织经调查后表明:“正确洗手能减少30%—50%的疾病风险。”关于洗手这件事,几乎没有人会说自己不会吧!可是您和孩子会正确洗手吗?在家里,不妨和孩子一起按照《洗手规范》去做,别小看了这些洗手习惯,它可帮助您和孩子有效地阻隔疾病的发生哦!
在这个金秋时节,希望家长朋友们根据天气变化实时增减孩子们的衣服,或带孩子多到户外进行游戏活动。勤洗手、勤通风、多喝水、清淡饮食,百花园愿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
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