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注意,不是所有人都能像贝爷那样生吞虫子
2017-6-16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传说武汉的蟑螂
它们是一类会飞的的爬虫。冬天,有零星的一两只潜伏在比较潮湿或者周围植被较多的房间角落,晚上出没觅食。夏天和秋天他们以膘肥体健的体态成群结队的出现在人们的视野。走在路上随处可见被踏平的蟑螂“干尸”。
他们有个可爱的艺名,叫小强。
听说,他们都自厕所下水道。
广东的朋友不要笑,武汉的蟑螂真的不仅仅会爬。它们体格是广东小强的三倍有余,拥有超强的生命里。如果说武汉的蟑螂形态神似美洲大蠊,那么广东小强的体型则与德国小蠊差不多。
注意,万一你在武汉遇见了小强,千万别打!千万别踩!千万别踢!因为他们在愤怒和感到恐惧的时候会瞬间扑闪起翅膀扛着坚实的壳飞向你。
拿灭蚊器喷?Oh!No。如果没能及时逃离现场,先倒下的可能是你哦。
读大学的时候,有一年气氛非常欢愉中秋节,我回到宿舍刚一打开寝室门,室友就骄傲的拿着我的拖鞋展示地的战利品——0具铁打的强,躺在距离我脚尖0cm的位置。由于抓蟑螂无功,我被室友强行安排清理“案发现场”。当时还不知道有“草泥马”这么走心的动物,心里满肚子嫌弃却只能生吞。
几年过去了,听说大学宿舍楼引进了一家公司很先进的技术来解决虫害问题,当年留校的同学反映说效果非常好。
周末又在家看了一期贝尔·格里尔斯主持的《荒野求生》,“这个东西呢去掉头就可以吃”是他的口头禅,他还有一句名言:“嘎嘣脆,尝起来像鸡肉”。他说的这些“东西”都是野外随机出现的各种活物,比如蚯蚓、比如蟑螂、比如青蛙……
脑补一下武汉的蟑螂被人去掉头咬下之后,肚皮爆掉滋出许多白色浆体的样子,画面一定到你不敢看。作为一名学了四年食品安全专业的普通人,我对于贝尔能勇敢的站在食物链顶端的探索精神表示钦佩,但同时也对这种不负责任挑战行为感到担忧。
在一次对青蛙体内寄生虫数量和种类的抽样解剖调查中,仅两只青蛙的体内就发现8条寄生虫“曼氏裂头蚴”。
吉林大学寄生虫病、人兽共患病教授徐克成在采访中说这种寄生虫在蚯蚓、泥鳅、猪身上都很常见。这些食物煮熟后是没有危害的,怕贝尔这类爱挑战自然的爱好者和一些迷信偏方的人(比如认为生吃泥鳅能驱寒减肥),在没弄清楚食物的安全性时就开始“大胆”试吃。要知道,很多疾病传播的源头都来自动物。
昆虫生长的环境不同,体内寄生虫的“品质”也不尽相同,万一它接触过一些于它们无害但对人类致命的元素,生吃之后的后果不堪设想。轻则生病,重则死亡,更可怕的是得一些传染性疾病。
经常寄生在熊、狐、鼠等动物身上的旋毛虫,如果在还没完全熟透的情况下就把这些动物的肉吃掉,很可能会出现中毒性休克、心力衰竭、肺炎、脑膜脑炎等等症状。生吃的后果自然更加严重。
可能有的人就要说了:我把杨梅泡在盐水里都能跑出来好多小白虫,但我经常冲冲水就吃了,不也好好的吗?像杨梅,橘子、苹果、绿豆,甚至是腐乳这类食物里都有可能长出一些寄生虫。但是这类寄生虫对人健康的影响并不大。
从杨梅里钻出的白色小虫是蝇类幼虫,它们体内绝大多数成分是通过吸收杨梅的养分而转化成的蛋白质,所以不会对人体产生影响。
再比如蛆,很多人第一反应可能会想到来自古老厕所的、苍蝇的蛆,但在过去有些广东人是会专门培养这类寄生虫拿来食用的。但是他们使用的“培养基”是面包这类非常干净的“宿主”。
而野生动物的生活环境太复杂,它们的饮食也远远超过人类所能接受的安全范围。
“宿主们”的生活环境直接决定了它们自身以及它们体内寄生虫的安全指数。袁岳老师在博客中写过一篇文章:《今日感慨:工作在佳得安空间》。
他在文中提到:“虫害问题是影响食品安全的诸问题之一,由于虫鼠入侵的不易查觉性,在整个食品产业链运转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成为污染,例如厂房的结构漏洞,原料进入时的虫卵携带,仓储等运输空间的经常敞开,都是鼠虫可以入侵的机会。”
很多企业都没有达到国际上共同认可和接受的食品安全保证体系——HACCP体系(HazardAnalysisCriticalControlPoint的英文缩写,表示危害分析的临界控制点)的标准。据一些非官方数据统计,90%的企业只注重清洁却忽略真正的卫生安全,看似宽敞明亮的办公、作业环境,其实隐藏着无处不在的风险。更不用说野外了,生物链更复杂,病虫潜在的疾病危害也更加严重。
所以,荒野体验虽酷,但你如果没有贝爷的胃,还是不要贸然体验为好。
文/桠洁()
本文作者桠洁为安安斑马线独家特约
安安斑马线(jswybanmaxian)经作者授权发布
加入斑马线重庆最好的白癜风医院湖北治疗白癜风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