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NS卫生保健幼儿春季常见传染病
2020-8-26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4次春季常见传染病有哪些?
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春天来了,这是宝宝身体发育快速的一个季节。但是春季同时也是各种病菌和病毒大量繁殖的时候,对于抵抗力相对较弱的宝宝们来说依然是个疾病高发的季节.除了新冠肺炎,宝宝在春天还要注意预防哪些疾病呢?大家来一起了解一下以下七种幼儿春季常见传染病的预防小知识把。
01流行性腮腺炎
病症:流行性腮腺炎(简称腮腺炎或流腮)是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成人中也有发病,由腮腺炎病病毒所引起。病人是传染源,飞沫的吸入是主要传播途径,接触病人后2-3周发病。起病大多较急,有发热、寒意、头痛、咽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全身疼痛等症状,数小时至1~2天后,腮腺即显着肿大。治疗:无并发症的宝宝无须就医,只需在家中隔离护理,到腮腺肿大完全消退为止。若发现宝宝高热不退、呕吐频繁、头痛、精神萎靡、嗜睡,要警惕并发脑膜脑炎,医院诊治。居家护理:宜卧床休息,给予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多饮水;不要给宝宝吃酸性食物,因为酸性食物可加重疼痛;用冷毛巾挤干水后轻轻地贴在肿胀的部位,可减轻疼痛和肿胀。02百日咳
病症:多见于5岁以下的小儿,病初类似感冒,数日后咳嗽加重,尤其夜间咳重,经1—2周发展为阵咳期。后期咳声短促,连咳十数声而无吸气间隙,脸憋红,鼻涕、眼泪流出,最后有一深长的吸气。治疗:在初咳期可用抗生素治疗,减轻症状,但在痉咳期则抗生素并不能缩短痉咳的病程。当然,抗生素摄入过多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很大。居家护理:居室要安静,空气新鲜,阳光充足,避免受凉。少吃多餐,选择易于消化吸收。宝宝的衣服被子要常洗常换,必要时用紫外线消毒空气。不要随便给宝宝服用止咳药,不祛痰而强行止咳是很危险的。喂奶时若发生阵咳,等阵咳过后再喂,防止窒息。03小儿急疹
病症:又称婴儿玫瑰疹,经呼吸道感染,但传染性不强,多见6-18个月的婴幼儿,以春秋季为发病高峰。被传染以后4-8天,小儿突然高热,几小时内可达39-40℃,经3-5天忽然下降。小儿急疹具有潜伏期,为7到17天,平均10天左右,发病年龄一般为生后6个月到两岁。一般起病急,发热39℃。的主要症状就是刚开始的时候发热,甚至高烧39度,40度,虽有高烧,但精神很好,有的可有轻微咳嗽、呕吐、腹泻等症状。治疗:高热时可以给解热剂,若高热持续不退,患儿头部可用冷湿敷,并用退热剂。居家护理:高热对发疹是必需的,因此不建议退热过低,应多喝水,多休息;断奶宝宝患病期间的饮食以流质或半流质为主。04风疹
病症:多因与患儿直接接触传染所致。患儿被传染后,隔10-21天才发病,低热、或中度发热、头痛、食欲减退、疲倦、乏力及咳嗽、打喷嚏、流涕、咽痛、结膜充血等。一般待疹子出齐就退热。疹子数没有明显脱屑,也不留色素沉着,通常体温不高,患儿精神较好。风疹发病较轻,全病程2-3天。得过风疹可持久免疫。治疗:无需特殊治疗,在体温较高时需要卧床休息及多喝水。少数患者可并发中耳炎、咽炎、支气管炎、肺炎、扁桃体炎、关节炎或心肌炎、脑炎及肝炎等,需及时送医。居家护理:可根据宝宝的精神状态喂奶,如果以往喝牛奶的要多加点水,调得稀一点,吃饭的婴幼儿可吃稀饭或半流质饮食。如咽痛,可用温热盐水漱口,发高热而伴有头痛者可服解热剂。05流行性感冒
病症:小儿流行性感冒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烧,打喷嚏,咳嗽,而且会伴有鼻塞的现象,小儿流行性感冒一般都是病毒感染导致,需要抗病毒治疗。绝大多数患儿发病突然,先是出现发冷、寒颤等症状,随后发烧,体温升高至摄氏39℃以上,持续3-5天,并伴有头痛、全身酸痛、疲倦、咽干、咽痛、咳嗽、咳痰、流鼻涕等上呼吸道疾病症状。治疗:在治疗上可以选择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主要以缓解症状为主。居家护理:注意多补充水分、多休息;饮食注意营养均衡、易消化,发病前期以清淡为主,通常可在一周内痊愈。若发现宝宝高热持续不退或热退后体温又上升,同时出现多种症状时,要立即就医。06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病症:简称"流脑"。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经呼吸道传播的化脓性脑膜炎,其主要临床表现是突发高热,头痛,频繁呕吐,皮肤黏膜瘀点和脑膜刺激症。严重者可有败血症及脑实质损害,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病情可分为普通型,轻型和爆发型。爆发型又可分为休克型,脑膜炎型和混合型。其特点是起病急,突然发热,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皮肤瘀点及抽搐、颈部僵硬等异常症状。
严重的可在数天内死亡,或留下脑性瘫痪、脑积水等后遗症。3岁以下婴幼儿除发热、呕吐以外,常常拒食,并伴有腹泻、睡眠不安、尖声喊叫,容易误认为是消化不良或上呼吸道感染。
治疗:脑膜炎双球菌对磺胺类与青霉素类抗生素相当敏感。经过抗感染和对症治疗,可在1周后逐渐痊愈。如果孩子出现以上症状,医院尽快就诊。
居家护理:饮食宜给予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要保证充足的水分,尤其是服用磺胺药物的宝宝要多饮水;保证房内空气新鲜。
07麻疹
病症:以冬春两季最为多见。麻疹病毒经呼吸道侵入人体后经10-12天发病。典型症状是在3-5天内发热至38-39℃,怕光、流泪、流鼻涕、咳嗽等,与患感冒相似;经3-4天,鼻炎、咳嗽加重,眼结膜充血,同时在口腔颊粘膜上有白色斑点,大小不等,称为麻疹粘膜斑,后按顺序发出疹子,一般先从耳后、前额、发际部开始,逐渐波及脸部。如果疹子顺利出齐后即开始消退,疹退处见麦麸状的细微脱屑,体温也随着下降,恢复正常。疹退后留有棕色色素沉着,1-2周后完全消失。一旦麻疹治愈,可获终身免疫。治疗:无并发症的麻疹患儿不必住院治疗,但因患儿在出疹的5天内传染力很强,必须严格隔离。若患儿高烧不退,咳嗽加重,呼吸急促,有可能并发了肺炎,如果在出疹过程中患儿声音嘶哑,喝水即呛咳,这是并发喉炎的前兆,这些并发症都要及时就医。居家护理: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注意给患儿保暖。在发热出疹期间,多喝水,这样可以使皮疹易于发透,又利于体内毒素的清除。给予易消化又营养丰富的食物,特别要注意维生素A的补充。发热有助于皮疹透发,所以出疹期高热不退可用小量的退热药,但体温不要降得太低,维持在38℃左右。在恢复期除少吃油腻的食品外,无需忌口,每天可用温开水将毛巾浸湿擦净鼻和眼睛。防控措施
1.定时开窗通风
可有效降低室内空气中微生物的数量,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可用食醋喷洒或熏蒸进行室内空气消毒,个人用品毛巾、牙刷、餐具应定期消毒或更换。
2.接种疫苗
常见的传染病现在一般都有疫苗,进行计划性人工自动免疫是预防各类传染病发生的主要环节,预防性疫苗是阻击传染病发生的最佳积极手段。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家庭卫生
饭前便后、以及外出归来一定要用肥皂、流动水洗手;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应用卫生纸掩盖,用过的卫生纸不要随地乱仍;要给幼儿勤换、勤洗、勤晒衣服、被褥;不随地吐痰。个人卫生用品要和孩子分开,不能混用。
4.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
春天人体新陈代谢开始旺盛起来,正是运动锻炼的好时机,经常带孩子参加体育运动,经常锻炼,增强抵抗力。
5.生活规律,劳逸结合
保证孩子的睡眠,对提高自身的抵抗力相当衣、食细节要注意。春季气候多变,冷暖不定,适时增减衣服;合理膳食重要。多吃清淡、高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新鲜蔬菜、水果等。要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不要给孩子吃辛辣的食物,要多饮水。
疫情防控期间,宝宝出现身体不适时不必恐慌,若病情不能控制,请做好大人和孩子的出门防护,医院就医,遵医嘱进行治疗,保持好心情及好的卫生习惯。
来源:网络(侵删)图片来源:网络(侵删)?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更多教育资讯,敬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