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第一届全国儿童神经修复学术会议
2021-11-1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白癜风是怎么样的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zyyq/151004/4705468.html
11月27日,由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修复学专业委员会、深圳市医学会主办、医院、中国当代儿科杂志联合承办的“第一届全国儿童神经修复学术会议暨第四届全国儿童神经康复论坛”在深圳市五洲宾馆圆满落幕。
本次大会以“创新、融合、共享、发展”为主题,与会的国内外学者围绕国际前沿神经修复机制、创新技术及临床应用转化研究以及新生儿脑损伤、儿童脑病、脑瘫、神经发育障碍,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早期干预,神经修复和康复新进展和热点问题作了深入的学术报告。
本次大会由一个大会主题报告以及五个论坛组成,分别是26日上午的大会主题报告,26日下午的新生儿脑损伤论坛、儿童神经修复论坛,以及27日上午的儿童神经论坛、儿童康复论坛和下午的儿童神经康复论坛。
新生儿脑损伤论坛
26日下午,新生儿脑损伤论坛在大会分会场深圳厅召开,论坛吸引了众多学者,授课嘉宾的演讲风格更是各具特色。
广东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医院新生儿科主任黄为民教授发表了题为“新生儿惊厥诊治进展”的专题报告,他提醒广大儿科医生抗惊厥治疗要尽可能使用最少的药物以控制惊厥;同时大多数药物有呼吸抑制作用,需严密观察患者呼吸情况,保证正常的心肺功能。
医院新生儿科主任黄为民教授作学术报告
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会长、中国医院医院院长、全军儿科研究所所长封志纯教授发表了题为“新生儿肌张力低下的诊断”的专题报告。他提醒广大新生儿科医生新生儿肌张力低下在新生儿病房并不少见,应重视;病因临床常规方法诊断率较低,遗传诊断方法可以提高诊断率;遗传诊断方法应按程序由简单技术到复杂技术且应分析具体病症,区别选用。
左起第一位为中国医院医院院长封志纯教授作学术报告
广东省医师协会第三届儿科医师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副院长陈运彬教授和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神经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医院副院长周文浩教授分别作了题为“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抗生素使用”和发表了题为“新生儿脑病:遗传病分子诊断的临床实践”的学术报告。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副院长陈运彬教授作学术报告
儿童神经论坛
27日上午,儿童神经论坛在大会主会场华夏厅召开,儿童神经病学专家专家齐聚一堂,百家争鸣。
首先举行的是由本次大会执行主席、中国医师协会儿童神经修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陈光福教授主编的《实用儿童脑病学》发布会。医院副院长李维平教授主持本次发布会。陈光福主编致辞,首先他对自己的导师、著名儿童神经病学专家虞佩兰教授的悉心培养和指导表示感谢,同时感谢各位编委同道的辛勤劳动,其次对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神经学组组长、医院儿科主任秦炯教授的指导和人民卫生出版社曲春晓主任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
随后秦炯教授和曲春晓主任分别发表了讲话,并为20名代表现场赠书。
《实用儿童脑病学》新书发布会现场
医院副院长李维平教授主持发布会
《实用儿童脑病学》主编陈光福教授致辞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神经学组组长秦炯教授致辞
人民卫生出版社曲春晓主任发表讲话
赠书仪式
赠书仪式后秦炯教授发表了“儿童癫痫神经心理障碍“的学术报告。他阐明了儿童癫痫常见的神经心理问题;儿童癫痫共患精神行为障碍的比例超过了50%,它是影响患者远期预后的重要因素;我国癫痫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发生率约40%;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发生率约20%~30%。最精彩的是秦炯教授对ILAE(国际抗癫痫联盟)专家共识进行了解读。
中国医师协会儿童神经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医院儿科及儿科癫痫中心主任姜玉武教授作了题为“癫痫的遗传学诊断基础与报告解读”的专题报告。他通过例举阳性、阴性检验结果分析父母资料遗传学意义的重要性,并总结了癫痫遗传学的诊断策略:除外其他结构性、代谢性(血尿代谢筛查)、免疫性的癫痫,特征性很强的癫痫综合征,且单一基因突变可以解释绝大多数病人(70~80%);无明显特异性特征的遗传性癫痫,有多个已知的致病基因。
医院儿科及儿科癫痫中心主任姜玉武教授作学术报告
随后,中国抗癫协会第一、第二届常务理事和第三届学术顾问、重庆医院蔡方成教授作了题为“对疫苗引发神经异常反应的新认识”的专题报告;湖南省儿科学会候任主任委员、医院儿科主任尹飞教授作了题为“神经疾病相关的染色体微重复缺失综合征”的专题报告;医院儿科副主任王成教授作了“儿童晕厥诊断指南()解读”的专题报告;医院儿童神经内科主任罗蓉教授作了“病毒性脑炎诊治的相关问题”的专题报告。
重庆医院蔡方成教授作学术报告
医院儿科主任尹飞教授做学术报告
医院儿科副主任王成教授作专题报告
医院儿童神经内科主任罗蓉教授作专题报告
儿童康复论坛
27日上午,儿童康复论坛在大会分会场长江厅召开,现场学术氛围浓厚。
中国康复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佳木斯大学康复医学院名誉院长李晓捷教授发表了题为“运动想象及镜像视觉反馈疗法”的专题报告,她指出“运动想象”疗法目前已在多种功能障碍的康复中应用,能起到改善平衡、增加肌力、改善运动技巧、改善运动表现等应应用效果;“镜像视觉反馈疗法”能提高偏瘫型脑瘫患儿上肢运动功能、增大其握力、前臂旋后角度及肌肉厚度,但对患儿肢体痉挛程度改善无明显影响。
中国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李晓捷教授作学术报告
中国医师协会康复分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候任主委、安徽医科大学儿科学系主任、安徽省小儿脑瘫康复中心主任,唐久来教授发表了题为“三级脑损伤机制:脑瘫药物治疗新希望”的专题报告,他指出脑瘫正是三级脑损伤的持续性活动机制发展轨迹的结果,并阐明三级脑损伤的机制以及其相对应的治疗方案。
中国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唐久来教授作学术报告
中国康复学会常务理事、重庆医院康复中心主任肖农教授和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脑瘫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陈翔分别作了题为“我国儿童康复的发展和未来”、“高危儿的早期运动发育变化与中枢控制”的专题报告。
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康复医学组组长肖农教授作学术报告
儿童神经康复论坛
27日下午,神经康复论坛在主会场华夏厅召开。
中国抗癫痫协会常务理事、广东省神经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医院儿科主任医师翟琼香教授发表了题为“边缘叶脑炎(LE)的诊断与治疗”的专题报告,着重讲了自身免疫疾病引起的LE中的一个类型——抗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及病毒感染所致LE中的一种类型——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SE)这两种LE的诊疗现状,并进行了病例分析。
广东省神经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翟琼香教授作学术报告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小儿脑瘫专业委员会理事、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医院)内科部主任、脑科中心主任麦坚凝教授发表了题为“儿童期睡眠障碍对神经心理和行为的影响”的专题报告,阐明了儿童期睡眠不足会对注意力、警觉度和反应时间,执行功能,记忆,学业表现,情绪调节,行为产生严重的影响。他表示在正常发育的年幼儿童,睡眠卫生、针对就寝时间抵抗和夜间觉醒(碎片样睡眠)采取行为干预对睡眠会产生证明影响;药物治疗大多是在有神经系统疾病和发育障碍的儿童种进行;应用褪黑激素,常常联合行为干预,能有效地减少入睡潜伏期。
医院内科部主任、脑科中心主任麦坚凝教授作学术报告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康复学系(原言语听觉康复科学系)万勤教授和国际干细胞再生医学学会(IOSCRM)共同主席、医院干细胞中心主任赵振林教授分别作了题为“口部运动康复辅助支具在脑瘫语言矫正中的应用”和“外伤性脊髓损伤的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的专题报告。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康复学系万勤教授发表学术报告
国际干细胞再生医学学会(IOSCRM)共同主席赵振林教授发表学术报告
大会闭幕式
大会主席、医院儿科杨于嘉教授宣布本次大会10名优秀论文获奖得主。本次大会共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6名。他们分别是:陈光福(一等奖),王亚莉、刘冬芝、王晓东(二等奖),连祺周、郭敬民、黄燕霞、吴至凤、刘长青、郑宏(三等奖)。
大会主席、医院儿科杨于嘉教授宣布优秀论文获奖得主
本次大会主席、中国医师协会儿童神经修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栾佐教授及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修复学专业委员会创始主委黄红云教授为获奖者颁奖后,大会执行主席陈光福教授作闭幕致辞,宣布大会顺利闭幕。
栾佐教授为获奖者颁奖
黄红云教授为获奖者颁奖
大会闭幕式主要嘉宾合影留恋
医联:一个有态度,更有温度的医生实名学术社交平台。
点击阅读原文即刻加入医联。↓↓↓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