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预防传染病卫生知识
2018-3-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春季是疾病特别是传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腮腺炎等。这些传染病大多都是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春季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有所了解。
一、人类的传染病介绍
人类的传染病,种类很多,按照传播途径的不同,可以分为四大类。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和体表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传染病是指病原体侵入呼吸道粘膜以后所引起的传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白喉、百日咳、猩红热、肺结核、流行性腮腺炎、麻疹和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这些病大多发生在冬、春季节,病人和带菌者是主要的传染源。病原体的原始寄生部位是呼吸道粘膜和肺,主要通过飞沫、空气传播。不随地吐痰,保持住房和公共场所的空气流通,以及戴口罩等,可以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消化道传染病 消化道传染病是指病原体侵入消化道粘膜以后所引起的传染病,包括细菌性痢疾、病毒性肝炎、手足口病、伤寒、脊髓灰质炎、蛔虫病和蛲虫病等。这些病大多发生在夏、秋季节,病人和带菌的动物是主要的传染源。病原体的原始寄生部位是消化道及其附属器官,主要是通过饮水和食物传播的。因此,不喝生水,不生吃未经洗净的蔬菜、瓜、果,大力消灭苍蝇,饭前便后洗手等,可以预防消化道传染病的发生。血液传染病 血液传染病是指以节肢动物(如蚊、虱、蚤、蜱等)为媒介所引起的传染病,因而又叫虫媒传染病,包括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黑热病、丝虫病和出血热等。病人和带菌的动物是主要的传染源。病原体的原始寄生部位是血液和淋巴,主要是通过吸血的节肢动物传播的(下图)。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消灭蚊、虱等吸血的节肢动物,可以预防血液传染病的发生。体表传染病 体表传染病是指由于直接或间接与患病的人、动物接触,或者与含有病原体的土壤、水接触,病原体经过皮肤进入人体所引起的传染病,因而又叫接触传染病,包括狂犬病、炭疽、破伤风、血吸虫病、沙眼、疥疮和癣等。病原体的原始寄生部位是皮肤和体表粘膜,主要是通过接触传播的(下图)。隔离病人,搞好个人卫生,不与带有病原体的人或动物等接触,可以预防体表传染病的发生。
二、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临床症状发病急,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可伴有头痛、全身关节酸痛、结膜充血、咽痛、咳嗽、皮疹等症状。
三、春季常见传染病1、流感(流行性感冒)主要症状: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位。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
家庭护理:多喝水、多休息、饮食要营养均衡以清淡为主,通常一周可痊愈。若发现孩子症状严重,同时出现咳嗽、喘息、面色发白或青紫时,有并发气管支气管炎和肺炎的可能,要立即就医。
2、麻疹主要症状: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8—12日,一般10天左右可治愈。并伴有发热、咳嗽、流涕、流泪、怕光。
家庭护理: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注意保暖、多喝水,摄入含维生素A的营养食物,少吃油腻的食品,每天用温开水浸湿毛巾擦拭眼睛和鼻子。
3、水痘主要症状:水痘是传染性很强的疾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水痘的典型症状是中低等发热,很快成批出现红色斑丘疹,迅速发展为清亮的卵园形的小水疱,24小时后水疱变浑浊,易破溃,然后从中心干缩,迅速结痂。发病部位是先驱干,继头面、四肢、但手足较少,而且瘙痒感觉重。一般7—10天可治愈。由于本病传染性强,患者必须早期隔离,直到全部皮疹干燥结痂为止。
家庭护理:应卧床休息、多喝水、发热38.5℃应使用退热药。勤换内衣,保持皮肤干爽清洁。如出现呕吐、胸闷、心跳医院就医。
4、流行性腮腺炎主要症状:俗称“乍腮”,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的传染病,一般2周左右可治愈。典型的症状发热、耳下腮部、颌下疼痛,腮腺肿大并可引发脑膜脑炎,急性胰腺炎等。传染源是腮腺炎病人或隐性感染者,病毒经过飞沫使健康人群受感染。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治愈后良好,病后有持久的免疫力。
家庭护理:适合卧床休息,吃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多喝水。不易吃酸性食物,因为可加重疼痛感。用冷毛巾挤干水后贴在肿胀的部位,可减轻疼痛和肿胀。
四、除了以上呼吸道传染病外,还有一些肠道传染病易在春天发生,我们对其也应提高警惕。
1、细菌性痢疾
主要症状:这是天气转暖的常见病、多发病,大多是吃了不干净食物后感染了痢疾杆菌所致。主要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大便下坠感,可伴随恶心、呕吐、口干、浑身无力等。
家庭护理:早期发现的病人应及时隔离治疗。不饮生水、不持不干净的食物、瓜果和生菜,饭前便后洗手,培养良好卫生习惯。急性期应卧床休息,保持体力。腹痛剧烈时用热水袋热敷。多吃流质饮食,每3~4小时餐。禁用牛奶、菜泥、鸡蛋等不易消化食物。宜选用米汤、藕粉、马蹄粉、蛋汤,滤过菜汁、果汁等。出汗多、腹泻量多者,多饮盐开水。
2、手足口病
主要症状:手足口病是肠病毒引起的,传染性高。传染源是手足口病患者,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及接触等多种途径传播的疾病,潜伏期为2—6天。初起发热,白细胞总数轻度升高,继之口腔、手、足等部位粘膜、皮肤出现斑丘疹及疱疹样损害。病程经过较短,约4-10天,多在一周内痊愈。发病初期会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发烧情况可能持续4—5日。手掌、脚掌,有时臀部,亦会出现无痛的皮疹或水疱。口腔内会有疼痛的溃疡,导致吞咽困难,因而食欲减退。这些水疱及皮疹通常会在7—10日内消退。并发症并不常见。在罕见的情况下,此病才会引发病毒性脑膜炎。
家庭护理:洗手是手足口病根本的预防措施。应加强患儿护理,做好口腔卫生,食物以流质及半流质等为宜。因手足口病可并发心肌炎、脑炎、脑膜炎等,故应及时到医疗机构和疾控机构就诊、复查进行检测。15字方针预防手足口病:常洗手、勤开窗(通风)、喝开水、食熟食、晒衣被。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