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说夏天出门旅行,警惕食脑虫
2017-7-2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年7月5日,欢天喜地去巴厘岛旅行的重庆公交车司机杨婷开始发病,在巴厘岛入院治疗,7月15日举全家之力耗资百万乘医疗专机回国治疗,7月20日不治离世。短短的二十天,一个生命香消玉陨,一个家庭万劫不复。为什么?她到底得了什么病?医院耽误了宝贵的10天时间,到转院回国都没有确诊,这种医疗水平也能称国际?
随着中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旅行成为了一种生活常态,特别是炎炎夏日,大家都喜欢出门旅行,有别于我们生活状态的地区比如热带地区就会成为我们的首选,当我们在烦热的环境下一遇到水,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戏水,以解酷暑。这个时候您一定要注意了,这就是最危险的时候,有三个行为绝对不能有:第一、不管水多么清冽,绝对不能喝。第二、不管有多热,绝对不用野外的水洗脸。第三、绝不去野外的水潭游泳。
因为,这种野生的水中隐藏着一种至命的病毒:福氏耐格里变形虫——食脑虫。
这个丑陋的家伙就是一食脑虫。
一、形态特征
食脑变形虫是一种单细胞原生动物,它们虽然很小,大多只有10~30微米,但“五脏”俱全,甚至有“口”、有“咽”,还有“肛门”。在它们的生命周期中,有时能像细菌一样以一分为二的方式繁殖,有时又能像动物一样雌雄搭配繁殖。由于生殖方式不同,它们一生中有时像个圆圆的球,被称为“包囊”,又有时变成多角形,成为滋养体。在滋养体阶段,它们能伸出手足快速运动。随着运动,它们的形态也不断地发生变化,因此被称为“变形虫”。
二、生活习性
这种微小的变形虫能够在水里悬浮或者在土壤里面定居,喜爱潮湿和热,存在于江河、池塘、水坑等水中,甚至在热水和潮湿的泥土中也可能找到它们的踪影。
三、种群分布
世界各地温暖水域或者土壤中。
四、传播途径
1、水传播
在水中它们主要以滋养体的形态生活,有时长出长长的鞭毛,有时又伸出形态不同的手足,运动十分活跃,当遇到人后,先进入人的鼻腔,再穿过鼻黏膜,延着嗅神经钻入人脑,所以得病多是常在江河湖泊游泳的野泳者,患病多有游泳的历史,类似于潜水、骑水橇、滑水等等这种让人们鼻子里面充满水的水上运动,有时也可能是用河水洗头、洗脸而感染。
2、空气传播
当缺水和食物时,食脑变形虫滋养体就会在外面形成双层的囊,把自己包裹成一个球形,藏在里面,以免死亡,这种包囊有可能随尘埃一起悬浮于空气中飘扬、扩散,遇到适于生存的水,再脱去包囊,重新成为滋养体,这种包囊也能感染人体,因此也有少数病例没有游泳史,只有与尘埃接触史,说明食脑变形虫还有其他感染人体的途径。
五、致病原理
食脑变形虫能“吃”人脑子,是指原虫进入人脑后,迅速繁殖然后沿着脑膜向脑中心部位播散,引起化脓性脑膜脑炎、血管出血和脑实质坏死。由于食脑变形虫在自然界以吃细菌和其它微生物为生,它们的体内经常寄生着许多细菌,因此还有可能把细菌带进脑子里,引起细菌性炎症。
六、病发症状
从食脑变形虫钻入脑,到出现脑膜脑炎的症状(即潜伏期)仅需要5~8天,感染者最初是头痛、呕吐、咽痛、流鼻涕,二三天后头痛、呕吐加重,并出现高热,体温可高达39℃~40℃,有些病人还会出现运动失调、定向力障碍、复视、行为和性格改变或精神错乱,疾病继续发展,病人会发生抽搐,最终进入昏迷和呼吸衰竭。绝大多数病人一旦患病生存的希望十分渺茫,大多数在1周内死亡。
这个恐怖的家伙曾经干掉了大汉民族最伟大的战神——霍去病。
击败匈奴班师还朝的霍去病,因饮用了路边水潭里的水,不治身亡,享年24岁。
重庆好司机杨婷,也是因为食脑虫吃光了大脑组织不治身亡。
以后出门旅行,一定要提前做好出门的功课,别糊里糊涂的出门,糊里糊涂拍照,糊里糊涂睡觉。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