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惊风
2017-6-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小儿惊风是以四肢抽搐、口噤不开、角弓反张,甚则神志不清为主症的病症,又称“惊厥”。本病来势凶险,变化迅速,为儿科危重症之一,以1~5岁的小儿最为多见。根据其临床表现分为急惊风与慢惊风两类。急惊风多因外感时邪、痰热内蕴、暴受惊恐引起;慢惊风则多由先天禀赋不足或久病正虚所致。本病病变脏腑主要在心、肝、脑,慢惊风还与脾、肾关系密切。基本病机为热极生风或肝风内动。
西医学中,小儿惊风可见于高热、脑膜炎、脑炎、原发性癫痫等疾病中。
辨证主症
1、急惊风
主症发病急骤,全身肌肉强直性或阵发性痉挛,甚则神志不清。
2、慢惊风
主证起病缓慢,抽动无力,时发时止。
1、急惊风
兼见发热头痛,咳嗽咽红,鼻塞流涕,出现烦躁不安,继而神昏,四肢抽搐或颤动,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为外感惊风;壮热面赤,烦躁不宁,摇头弄舌,咬牙齘齿,呼吸急促,舌苔微黄,脉浮数或弦滑,为痰热惊风;暴受惊恐后惊惕不安,身体战栗,喜投母怀,夜间惊啼,甚者惊厥抽风,神志不清,大便色青,脉律不齐,指纹紫滞,为惊恐惊风。
2、慢惊风
面黄肌瘦,形神疲惫,囟门低陷,昏睡露睛,时有抽搐,大便稀薄,舌淡,苔薄,脉沉迟无力,为脾肾阳虚;神倦虚烦,面色潮红,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沉细而数,为肝肾阴虚。
治疗*治法
1、急惊风
开窍醒神,息风镇惊。以督脉及手阳明、足厥阴经穴为主。
2、慢惊风
健脾益肾,镇惊息风。以督脉、任脉及足阳明、足厥阴经穴为主。
主穴
1、急惊风
水沟印堂合谷太冲
配穴外感惊风配大椎、十宣或十二井;痰热惊风配丰隆、中脘;惊恐惊风配神门、内关。壮热配大椎、曲池;口噤配颊车。
2、慢惊风
百会印常气海足三里太冲
配穴脾肾阳虚配神阙、脾俞、关元;肝肾阴虚配肾俞、肝俞、太溪。
方义
水沟、印堂为督脉穴,有醒脑开窍、醒神镇惊之功;合谷、太冲相配,擅长息风镇惊,开窍止痉,为治疗惊厥的常用效穴。
百会、印堂为督脉穴,有醒神定惊之功,印堂龙为止痉要穴;气海益气培元;足三里健脾和胃,补益气血;太冲平肝息风。
按语查明原因,针对病因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