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有没有乱开检查检查有什么用看完你就知

2020-11-1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放射科五花八门的检查项目类别,

你真的知道吗?

“医生怎么又给我开了检查?”

“这个检查是不是多开的呢?”

“这些检查单上的英文简写都是什么意思?”

医院,就害怕做检查,

花钱、又花时间,这也是很多人对检查反感的原因。

“小编小编,请问一下检查那么多,

我们做的眼花缭乱,

你们能不能介绍一下各种检查的特点啊?”

如此宠粉的我们,必须安排!

其实要诊断一个疾病,除了凭疾病标准和诊断经验去判断之外,明确发病器官、所在部位、病灶大小以及跟邻近器官的关系,是否存在转移,对于精准治疗非常重要。

医生让患者做影像检查,

就是为了获取有效的影像资料,

给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因此,有时候影像检查必须做,

对确诊和治疗非常重要。

“医生,给我做个全身体检CT,或者给我来个全身体检磁共振(MRI)吧?我不差钱。”

当然,医院里还经常遇到“土豪”患者,什么都不管不顾,就想各个检查做个遍,特别是对于一些车祸、交通事故患者,就更司空见惯了,其实这样并不科学,也不可行。其实选择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那么怎么选择才是最合适的呢?

医学影像检查有哪些?

影像检查项目,即影像学的检查,包括超声、X线拍片、CT、MR(磁共振)、DSA(血管造影)等。

X线:就像把面包压扁了看

X光是穿透性很强的射线,能够穿透人体。X线检查利用这种穿透作用,对人体内部进行透视或摄影。

具有成像清晰,经济、简便等优点,因此X线诊断仍是影像诊断中使用最多和最基本的方法,现主要应用于胃肠道、骨骼系统和胸部检查。

就像一片面包或一块棉花,看不到里面的纤维纹理,但用手压瘪了会清晰一些。X线最大缺点是受制于深浅组织的影像相互重叠和隐藏,有时需要多次多角度拍摄X线片。

CT:像把面包切片看

CT机是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机,由X光机发展而来,对人体某部进行断层扫描,其分辨率和定性诊断准确率大大高于一般X光机。

CT可以提供人体被检查部位的完整三维信息,可使器官和结构清楚显影,清楚地显示病变。就像把面包切成片来看。

一般来说,CT对所有器质性疾病都可以进行检查,尤其对密度差异大的器质性占位病变都能检查出来并做出定性诊断。最适于CT检查的病是脑部疾病,其中对肿瘤、出血及梗塞等病检查效果最好。

B超:像挑西瓜前敲一敲

B超检查是利用超声波产生回声的原理来检查的,可以用来了解物体的内部结构,辅助诊断。

就像挑西瓜一样,边敲边看显示病灶情况。B超是两个维度的超声信息,构成平面图形,反映人体结构。

随着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的产生,彩超(彩色B超)同时又提供了血流动力学的丰富信息,实际应用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欢迎,彩超在目前临床上经常被使用。

MR磁共振

MR(磁共振)使用较强大的磁场,对人体不产生损害,没有电离辐射损伤。相比CT的断层扫描,MR能获得多方位的原生三维断面成像,比如脑和脊髓的立体图像。

对于骨、关节、脊髓、盆腔脏器、前列腺、膀胱、子宫、卵巢、心脏大血管病变及心肌梗塞的诊断尤为准确。

磁共振也有不足,尤其对钙化灶,不如CT和X线敏感。因为肺内是气体不含有质子,所以磁共振肺组织显像不好。因此,发现有钙化灶和检查肺的时候,首先还是照片子和做CT检查。

此外,体内有金属物、怀孕3个月以内、带有普通心脏起搏器或是危重病人都不宜做MR检查(可抗MRI的起搏系统除外)。

DSA(血管造影)

血管造影是一种介入检测方法,将显影剂注入血管里。因为X光无法穿透显影剂,血管造影正是利用这一特性,通过显影剂在X光下所显示的影像来诊断血管病变的。

现在影像医学发展迅速,但是并不意味着做检查都要做最先进的机器。

不同的影像学检查各有优势,医生在给患者开必要检查时候,一般会从最适合疾病检查的角度,以及经济负担、检查的难易度和检查时间的长短等综合考虑。有时候一种检查完成后还不能得到可靠、明确的诊断,也可以采用其他检查补充。

如何选择医学影像检查?

骨骼、肌肉系统

骨折如果是外伤导致骨折或是怀疑骨折,首选是X线,检查方便、费用相对低,如果不能明确诊断再选择CT。

关节关节和脊柱等的骨质退变(老化)首选CT或磁共振。但如果是关节炎、关节肌肉、韧带损伤等首选磁共振(MRI)。

骨骼肿瘤若怀疑骨骼病变首选X线,方便、经济。观察骨质结构方面,磁共振稍弱,如果是想进一步观察软组织和周边结构侵犯可选择磁共振(MRI)。

神经系统

脑出血首选是CT,出血在CT上可清晰显示,而且检查速度快。

脑梗首先磁共振(MRI),磁共振在脑梗发病后数小时便可反映出来。在病情允许下,建议检查磁共振。

脑炎、脑膜炎、脑肿瘤、脊髓病变或脊柱病变影响到脊髓这些炎症或是肿瘤类的疾病,磁共振优于CT,而且建议行MRI平时+增强检查。

头颈部

鼻窦如鼻窦炎或鼻窦肿瘤等,首选CT,对于一些怀疑肿瘤性病变,建议MRI平时+增强检查。

耳部中耳乳突首选CT。内耳可首选磁共振,磁共振有项技术叫内耳水成像,观察内耳更适合。

颈部首选CT或磁共振。想观察颈椎间盘,可行MRI检查。

甲状腺首选超声和超声引导下的穿刺,如果要看是否有肿瘤侵犯或转移,可做CT及磁共振。

呼吸系统

排除肺部的早期肿瘤,或发现异常需要进一步确诊者,可选择CT。

常规体检中X胸片,对肺癌早期筛查的意义不大,就目前而言,国际上公认的筛查肺癌最有效的方式是低剂量的螺旋CT。对于一些肺部疑难疾病,可进行穿刺活检。

消化系统

临床首选是胃镜、肠镜检查。

食管、胃影像检查方法首选做食道吞钡检查,如果已明确有消化道肿瘤,建议补充CT检查,能观察消化道腔外病变。

小肠小肠炎症或肿瘤可行小肠增强CT检查。小肠疾病检查中胃镜受限制,因为胃镜只能检查至十二指肠,无法到小肠,因此CT小肠造影是非常重要的手段。

结肠临床首选肠镜,但影像学上,可行腹部CT增强或MRI+增强检查。

肝、胆、胰、脾对体检病人超声是首选,如果明确或怀疑有问题的,建议CT或磁共振平扫+增强,来明确诊断。特别强调,CT或MRI平扫信息有限,强烈建议平扫+增强检查。

泌尿系统

这些部位首选是超声,但影像学检查也有一定的针对性。

肾脏建议CT和磁共振+增强检查。

输尿管、膀胱怀疑输尿管、膀胱肿瘤考虑CT泌尿系统造影(CTU)。

循环系统(心脏、血管)

主动脉、颈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四肢动脉首选血管CT成像(CTA),不仅无创,还能观察周围脏器的结构,实现一站式检查。

颅脑动脉血管MRA(MR的一种)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无辐射,无创,方便,可用于常规体检。

乳腺

根据不同情况可选择乳腺超声、X线钼靶摄影或磁共振(MR)动态增强检查。

乳腺超声简便、便宜,但对乳腺癌的重要特征——微小钙化不敏感;乳腺钼靶X线摄影检查,是目前诊断乳腺疾病的首选和最简便、最可靠的无创性检测手段。

胎儿

超声是首先的检查方式,MRI是重要的补充,特别是对于胎儿神经系统。

现在对于各类医学影像检查,

是不是已经大概心中有数了呢?

PS.

经常听到有人吐槽

“医生是不是给我多开检查了呢?”

小编的建议是,当场咨询医生,

“我为什么要做这个检查,有什么作用?”

医患关系的信任需要我们共同守护

当然,

如果你看过这篇文章了,

就能了然于心啦~~~

供稿:放射科朱国平

编辑:南瓜

监制:石衣

万元奖金!义乌市医疗卫生摄影大赛暨浙四五周年摄影大赛开始征稿啦!

不抽脂不运动不节食,光做这个栓塞就能减肥?

艺高胆大!舌癌复发,义乌医生竟将“大腿皮肉”移植到舌头上

壕!新疆大妈打“飞的”到义乌,只为了找他“打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wqppq.com/nbys/111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没有热点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