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春交替,宝宝春季常见病来袭,聪明妈妈都
2018-3-2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冬春交替,气温变化快,乍暖还寒、风凉气燥。万物复苏的同时,细菌、病毒也随之活跃起来。一些疾病便容易在这个时节来袭和肆虐。一个不留心小宝宝可能就会受到感冒、咳嗽、流鼻血、腮腺炎、腹泻、哮喘、荨麻疹、水痘、结膜炎等疾病的侵扰,宝妈们又该如何预防和应对,才能让病毒远离宝宝呢?
春季宝宝易生病的原因
经过冬季,宝宝的身体已经对寒冷习惯了。虽已立春但春天天气不按常理出牌,古怪多变又调皮,宝宝的适应能力较差,抵抗力会下降,神经系统、体温调节中枢一时难以调节,病菌会趁虚而入,再加上春季四处花粉飞扬,皮肤的不适,呼吸道的不适往往就会成为致病的诱因。
12种春季病详解
9种传染类疾病
1、流行性腮腺炎
病症:又称"痄腮",以春季为发病高峰。发热(有时可不明显),腮腺部肿痛,一般先见于一侧,大多在1-2天后对侧也肿大,部分患儿仅有颌下腺肿而无肋腺肿者。多数一周内可痊愈,而且获得终身免疫。
治疗:无并发症的宝宝无需就医,只需在家中隔离护理,到腮腺肿大完全消退为止。若发现宝宝高热不退、呕吐频繁、头痛、精神痿糜、嗜睡,要警惕并发脑膜脑炎,医院诊治。
2、流行性感冒
病症:从感染病毒到发生症状,潜伏期数小时到2天。绝大多数患儿发病突然,先是出现发冷、寒颤等症状,随后发烧,体温升高至摄氏39℃以上,持续3-5天,并伴有头痛、全身酸痛、疲倦、咽干、咽痛、咳嗽、咳痰、流鼻涕等上呼吸道疾病症状。
治疗:在治疗上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主要以缓解症状为主。例如初起流鼻涕、打喷嚏症状较重时,可以吃些治感冒的药;咳嗽、咳痰等症状较重时,可选用祛痰和止咳药物;出现高烧,可吃些退热药。
3、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病症:简称"流脑"。具有较强的传染性,6岁以下患病率尤高。流脑季节性明显,3-4月是发病高潮。潜伏期多为2-3天,最长可达1周。其特点是起病急,突然发热,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皮肤瘀点及抽搐、颈部僵硬等异常症状。
治疗:脑膜炎双球菌对磺胺类与青霉素类抗生素相当敏感。经过抗感染和对症治疗,可在1周后逐渐痊愈。
4、百日咳
病症:多见于5岁以下的小儿,传染性极强,而且时间长。发病期有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咳嗽后伴有深长的鸡鸣呼吸声(又称为鸡鸣尾声)或伴有呕吐。病愈后可获终身免疫。
治疗:在初咳期可用抗生素治疗,减轻症状,但在痉咳期则抗生素并不能缩短痉咳的病程。
5、猩红热
病症:高发于冬末春初的急性发疹性传染病,此病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病,而以2-10岁幼儿为最高。
①轻型:发热不高,有咽炎,出疹期短,皮疹少而稀,往往未引起注意而自愈,常在出现皮疹脱屑或并发肾炎后才知道患了猩红热;
②中毒型:病势发展迅速,突然高热,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常有惊厥、昏迷、呕吐、烦躁不安,有时可迅速出现休克。皮疹很快遍及全身,且常有出血点。
③脓毒型:较中毒型症状更重,患儿有高热、烦躁不安,咽峡炎加重等症状,但此类患儿现已极少见。
治疗:一般卧床休息,供给充分营养和水分,症状严重的宝宝可输液,青霉素是治疗猩红热的首选药物。
6、小儿急疹
病症:又称婴儿玫瑰疹,经呼吸道感染,但传染性不强,多见6-18个月的婴幼儿,以春秋季为发病高峰。被传染以后4-8天,小儿突然高热,几小时内可达39-40℃,经3-5天忽然下降。
幼儿急疹的特点是一开始退热时即出现皮疹亦,皮疹为玫瑰色丘疹样,大多稀疏分明,先见于躯干,渐渐布及全身,手足,脸部较少,皮疹在24小时内出齐,1-2天内完全退尽,不留色素,不脱屑。
治疗:高热时可以给解热剂,若高热持续不退,患儿头部可用冷湿敷,并用退热剂。
7、风疹
病症:多因与患儿直接接触传染所致。患儿被传染后,隔10-21天才发病,开始有咳嗽、流鼻涕、发热等症状,体温一般在38-39℃之间,在发热的当天或第二天出现疹子。疹色往往在1天内,从面部开始很快布满全身,四肢较少。
一般待疹子出齐就退热。疹子没有明显脱屑,也不留色素沉着,通常体温不高,患儿精神较好。风疹发病较轻,全病程2-3天。得过风疹可持久免疫。
治疗:无需特殊治疗,在体温较高时需要卧床休息及多喝水。少数患者可并发中耳炎、咽炎、支气管炎、肺炎、扁桃体炎、关节炎或心肌炎、脑炎及肝炎等,需及时送医。
8、麻疹
病症:以冬春两季最为多见。麻疹病毒经呼吸道侵入人体后经10-12天发病。典型症状是在3-5天内发热至38-39℃,怕光、流泪、流鼻涕、咳嗽等,与患感冒相似;经3-4天,鼻炎、咳嗽加重,眼结膜充血,同时在口腔颊粘膜上有白色斑点,大小不等,称为麻疹粘膜斑,后按顺序发出疹子,一般先从耳后、前额、发际部开始,逐渐波及脸部。
治疗:无并发症的麻疹患儿不必住院治疗,但因患儿在出疹的5天内传染力很强,必须严格隔离、及时就医。
9、上呼吸道感染
治疗:采取一些对症治疗可以缩短病程;如高烧可采用药物或物理降温;鼻塞症状重者可用滴鼻净滴鼻,每天2-3次,每次每鼻孔1-2滴;止咳祛痰的药物最好用中草药制剂,而少用中枢性镇咳药;常用的中草药制剂有小儿止咳糖浆、复方甘草合剂等;除合并有细菌感染外,一般不需要用抗生素。
3种过敏类疾病
1、过敏性结膜炎
治疗:可口服抗过敏药物,并以保持眼部卫生为主。结膜充血明显的患儿,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滴血管收缩剂,并发角膜炎时可加用皮质激素眼药,如果过敏原是细菌、病毒、真菌等致病菌,需要采用抗生素和皮质激素治疗。
2、过敏性皮炎
治疗:可口服复合维生素B并采用3%硼酸溶液湿敷,伴有明显痒痛者可用1%氢化考地松软膏及新霉素软膏。
3、过敏性哮喘
治疗:哮喘急性发作时,可使用各种短效型支气管扩张剂,迅速控制病情。缓解期可给予免疫增强剂。
宝宝少生病还得这么做
1睡
孩子的睡眠状态和时间对宝宝的身心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孩子在2岁以前平均每天的睡眠时间要保障在12小时以上。为了给宝宝一个舒适优质的睡眠,爸爸妈妈们除了合理安排宝宝的睡眠作息,还应该注意的是,宝宝睡眠时穿的衣服不宜过多,穿一件纯棉的衣裤就可以了。被子的选择,以轻而保暖、透气性好的棉质被子为佳。宝宝的体温本来就比大人高,如果因为担心着凉而给宝宝盖太多被子,反而会影响宝宝的睡眠质量。
2穿
新春伊始,气温不稳定,忽冷忽热。宝宝年龄尚小,还不能自行调节温度来适应气候变化。面对这种变化,就需要通过衣服来保护孩子。从户外进到车内、室内,要及时解开宝宝的厚外套。用手触摸宝宝的后脖颈,是温暖干燥的,就说明衣物是是适当的。孩子通常爱活动,穿衣过多妨碍运动,过少又容易受凉。在室外活动时,准备活动充分后身体发热时,可适当脱些衣服。出汗后应当及时擦汗,而不是立刻减少衣物,如能及时更换内衣更好。由于温差较大,幼儿早晚应比白天多加一件衣服。对于好动、易出汗的幼儿,在玩耍时可在其后垫一块毛巾或玩后及时给他更换衣服。
3行
冬春季节,适当的带宝宝进行户外活动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婴幼儿由于体表面积相对较大,血管丰富、散热较多,对外界气温的适应能力相对较差,需要不断调节体温来适应外界气温的变化,而适当的户外活动,能帮助宝宝更好的适应冷空气,增强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从而有助于预防疾病。此外户外活动使宝宝有机会更多的接受太阳光照射,而阳光中的紫外线有助于促进体内钙的吸收,促进骨骼生长。
此外还需要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上午最好在9:00~11:00之间,下午在2:00~3:00之间开窗通风。每天除了开窗通风外,还要保持室内的整洁卫生,病毒高发期时,还可以对家里搞搞消毒措施。
4吃
冬春交替,合理的饮食、均衡的营养,不仅能保证宝宝的正常生长发育,还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和抵抗力。
一年之计在于春,天气好的时候,可以多带孩子到户外走一走,寻找春天,同时也寻找快乐。户外活动的好处大家都知道:一来呼吸新鲜空气,二来多晒太阳,三来保证孩子心情愉快,更重要的,让孩子们在郊外多跑多跳,既增强了体质,又锻炼了体格,还训练了耐力与韧性,更能增加孩子与别的小朋友交流互动的机会,培养了宝贝的交际能力,一举数得。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