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健康科普病毒性脑炎临床诊断与治
2017-8-1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来源:基因健康网(ID:gene_health)
作者:田培超,转载请注明以上完整信息
?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本文标题下面的蓝色字体“基因健康网”再点击" 各种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决定于①神经系统受累的部位;②病毒致病的强度;③患儿的免疫反应等。因此即使是同一病毒引起的感染,临床表现亦可不一。
(一)前驱期症状
表现为上呼吸道或消化道的症状,如发热、头痛、咽痛、呕吐、腹泻、食欲减退等。
(二)神经精神症状
1.意识障碍 轻者对外界反应淡漠、迟钝或烦躁、嗜睡;重者出现谵妄、昏迷。
2.颅内压增高 头痛、呕吐、头晕甚至出现脑疝,婴儿的前囟饱满。
3.抽搐 可以为局限性、全身性或为持续状态。
4.运动功能障碍 根据受损的部位可以表现为中枢性或周围性的一侧或单肢的瘫痪;亦可表现为锥体外系的运动障碍如舞蹈样动作,肌强直;亦可因脑神经瘫痪而有斜视、面瘫或吞咽障碍等。
5.精神障碍 如记忆力减退,定向障碍,幻听、幻视;情绪改变、易怒,有时出现猜疑,常因此而误为精神病或额叶肿瘤。 病毒感染为全身性疾病,但各种病毒有其独特的临床表现。如埃可及柯萨奇病毒感染时常出现细小的麻疹样皮疹或同时有心肌炎、心包炎。流行性腮腺炎时腮腺肿大(亦可在腮腺肿大之前先有脑炎)。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时口唇周围出现疱疹。病程一般2周左右,多数病例可以完全恢复,仅少数留有癫痫、视力、听力障碍、肢体瘫痪及不同程度的智能迟缓后遗症。临床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一)临床表现 如前述,若病变累及脑膜(脑膜脑炎),出现脑膜刺激症,如颈项强直,克尼格征及布鲁金斯基征阳性。
(二)实验室检查
1.脑脊液检查 当有上述临床表现而怀疑急性病毒性脑炎时应作腰椎穿刺,脑脊液送化验。可呈典型病毒性脑炎改变。(特殊情况下即使脑脊液无改变也不可以排除)
2.病原学诊断
①脑脊液送病毒分离;
②脑脊液细胞作免疫荧光抗体检查;
③血清学检查,其抗体滴定度在恢复期较急性期高出4倍以上方可诊断。也可测定脑脊液中的抗体。
3.脑电图 在病程早期脑电图己有明显的改变,虽然上述改变无特异性,但结合临床对诊断及预后的估计仍有一定的价值。
鉴别诊断
该病需与化脓性脑膜炎(包括未彻底治疗的)、结核性脑膜炎、真菌性脑膜炎及脑脓肿等鉴别。
治疗措施 (一)加强护理 病程中应加强护理,防止褥疮发生。要供给一定的水分、营养及电解质。对出现精神症状的病儿要防止发生意外。观察是否出现脑疝的先兆。
(二)抗病毒治疗 虽然目前尚无有效的抗病毒药物,但以
下药物可以使用:碘甙(疱疹净)、三氮唑核苷(病毒唑)、丙种球蛋白,其他如转移因子,干扰素可以提高机体对病毒的抵抗能力,均可应用。
(三)对症处理
1.退热、止痉 高热可以引起抽痉。用物理降温或中、西药物退热。苯巴比妥或安定可预防或控制抽搐。
2.减轻脑水肿 20%甘露醇。亦可用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预后 病毒性脑炎的预后与所感染的病原密切相关。单纯疱疹病毒引起者预后较差。不少存活病人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关于作者:田培超教授
田培超: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及留学生导师,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郑州大学优秀教师,郑州大学“三育人”先进个人。
亚洲大洋洲小儿神经协会(AOCNA)成员;
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儿科救援分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河南省儿科分会小儿神经学组委员;
中华医学会河南省神经电生理学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郑州市神经电生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郑州市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
河南省预防医学会儿童脑瘫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委;
河南省卒中学会临床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分会常委;
河南省抗癫痫协会理事;
医学界《医生站》特邀授课专家;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特约编辑;
河南省远程会诊中心特约专家;
河南省计划生育委员会专家库成员;
郑州大学一附院产前诊断中心专家;
研究方向:小儿神经系统疾病。从事儿科临床工作23年,能熟练、规范、准确诊断与治疗小儿常见病、多发病,对儿科危重急症、疑难病有较强的解决能力;尤其擅长小儿神经疾病如:病毒性脑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真菌性脑膜炎等、周围神经疾病、格林巴利综合征、重症肌无力、周围神经炎、脊髓炎、脑动脉炎、癫痫、中毒性脑病、多发性硬化、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视神经脊髓炎、偏头痛、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等及儿科疑难危重疾病。
近年来撰写相关论文40余篇,其中SCI、Medline收录及中华系列文章11余篇,参与编著专著3部,获省级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市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主持省厅级科技攻关项目3项。
原创不易,为了大家的健康每天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熬夜坚持写文章更不容易,喜欢看吴哥的文章就动动小手点一下左下角的大拇指,为吴哥点zan!并转发朋友圈让更多的人受益。
感谢您对田教授的支持!
赞赏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