④须常规做脑脊液检查并作细菌培养

2015-4-2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而血c反应蛋白[2]、白细胞凝集试验[3]在细菌感染后10~24小时内即升高,恢复期下降,有并发症时可再度升高

治疗与预后 本组均用二联抗生素、激素治疗,同时给予对症及支持治疗结果:痊愈13例(56.5%),有后遗症7例(30.4%),死亡3例(13.0%)

减少误诊误治措施①凡遇患儿有呼吸道感染(如上感、肺炎)或其他部位感染(如中耳炎、乳突炎、骨髓炎、蜂窝组织炎和败血症等),同时伴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者,即使脑脊液无改变,也应先给予双联、广谱、且能通过血脑屏障的抗生素治疗②不能盲目依从脑脊液的检查结果诊断为“病毒脑”经积极抗病毒治疗,病情无缓解或疗效不满意者,应想到化脑的可能,在加用有效抗生素治疗情况下,及时复查脑脊液,必要时动态观察脑脊液的变化③对可疑化脑者常规检测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凝集试验并动态观察,如有其中一种升高或阳性,即提示化脑,可按此治疗④须常规做脑脊液检查并作细菌培养,必要时复查此项检查有病原学诊断意义,可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有效抗生素

缺乏对病史、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等资料的综合分析,片面依据脑脊液检查结果,而导致误诊本组1例有肺炎史,血白细胞数增高,以中性粒细胞增高为主,入院即诊断为化脑,因脑脊液糖、氯化物和细胞数均正常,而改诊断为病毒脑经抗病毒治疗,病情反而加重,经治仍未对诊断提出疑问,直到第7天脑脊液培养结果有肺炎双球菌生长,始明确为化脑,但已错过早期治疗的最佳时机故疾病的早期脑脊液检查正常,不能否定化脑

一般资料 本组男16例,女7例;年龄:<1岁12例,~3岁5例,~7岁2例,>7岁4例23例均误诊为病毒脑,误诊时间最短3天半,最长8天,平均5.1天

忽视必要的辅助检查脑脊液培养是诊断化脑的可靠标准,但其需要时间较长,不利于早期诊断;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快速,特异性高[1],但因病原种类繁多,不可能逐一检查每种可能的致病菌,故pcr技术的临床应用受到限制这些试验虽为非特异性检查,但与血培养相比,简便、反应快速、定量准确,与细菌感染性疾病的病程、疗效有关,有利于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估计,并可指导临床用药

临床表现 23例均有发热,呕吐18例,抽搐15例,咳嗽11例,昏迷10例,嗜睡7例,头痛6例,尖叫5例双瞳孔对光反射迟钝17例,脑膜刺激征阳性13例,四肢肌张力增高10例,前囟饱满9例

讨论

化脑是由各种细菌引起的脑膜炎,早期诊断和及时有效的治疗是降低病死率和减少后遗症的关键通过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查,一般可早期做出诊断,但少数症状不典型者,容易误诊为病毒脑

小儿化脓性脑膜炎(化脑),在发病早期无典型的脑脊液改变,极易与病毒性脑炎(病毒脑)混淆而误诊误治我科1994年1月~2000年6月共收治化脑174例,其中误诊为病毒脑23例,误诊率13.22%现探讨其误诊原因及防范对策

误诊原因 脑脊液改变不典型脑脊液糖、氯化物降低为细菌性脑膜炎的主要依据,但本组病例均正常考虑其原因可能是:①脑脊液检查距出现神经系统症状的时间较短,细菌虽已通过血脑屏障,但脑脊液尚未发生炎症性改变;②抗生素的盲目使用,影响脑脊液的检查;③静脉滴注葡萄糖、氯化钠后行脑脊液检查时,其糖、氯化物可以不降低

实验室检查 血白细胞<10×109/l 5例,(10~20)×109/l 14例,>20×109/l 4例,中性粒细胞>0.70 12例脑脊液检查:23例外观均无色透明,细胞数(4~35)×106/l;离心涂片未找到革兰阳性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蛋白定性(-)8例,(±~+)15例,糖、氯化物均正常脑脊液培养15例,12例阳性,其中表皮葡萄球菌5例,肺炎双球菌和大肠杆菌各2例,金黄色葡萄球菌、枸椽酸杆菌及假结核耶耳森杆菌各1例复查脑脊液18例,外观均混浊,白细胞~500×106/l 3例,~1000×106/l 10例,>1000×106/l 5例;涂片找到革兰阳性双球菌2例,革兰阳性球菌5例,革兰阴性杆菌3例;蛋白定性均>+;糖和氯化物均降低

临床资料

















































































白癜风治疗的有效方法

转载请注明:
http://www.wqppq.com/nbyf/5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