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狂犬病
2016-11-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疾病概述:伪狂犬病是多种哺乳动物和鸟类的急性传染病。在临床上以中枢神经系统障碍为主征,多数动物于局部皮肤呈现持续性的剧烈瘙痒。病猪的年龄不同,其临床症也有差异。哺乳仔猪出现发热和神经症状,病死率甚高;成猪呈隐性感染;怀孕母猪发生流产。病猪都无明显的皮肤瘙现象。其病原体是疱疹病毒科的伪狂犬病病毒,常存在于脑脊髓组织中,病猪发热期间,其鼻液、唾液、乳、阴道分泌物及血液、实质器官中者含有病毒。病毒对低温、干燥的抵抗力较强,在污染的猪圈或干草上能存活1个多月,在肉中能存活5周以上,2%火碱和3%来苏儿能很快杀死病毒。
流行病学:一、诊断要点依据流行特点和临床症状,可以初步诊断。1、流行特点对伪狂犬病病毒有易感性的动物甚多,有猪、牛、羊、犬、猫及某些野生动物等,而发病最多的是哺乳仔猪,且病死率极高,成猪多为隐性感染。这些病猪和隐性感染猪可较长期地带毒排毒,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鼠类粪屎中含大量病毒,也能传播本病。本病的传播途径较多,经消化道、呼吸道、损伤的皮肤以及生殖道均可感染。仔猪常因吃了感染母猪的乳而发病。怀孕母猪感染本病后,病毒可经胎盘而使胎儿感染,以致引起流产和死产。一般呈地方流行性发生,多发生于冬、春两季。2、猪的临床症状随着年龄的不同有很大的差异。但是,都无明显的局部瘙痒现象。哺乳仔猪及离乳幼猪症状最严重,病理变化:3、病理变化临床上呈现严重神经症状的病猪,死后常见明显的脑膜充血及脑脊髓液增加,鼻咽部充血,扁桃体,咽喉部及其淋巴结有坏死病灶,肝、脾有1-2毫米灰白色坏死点,心包液增加,肺可见水肿和出血点,都非本病特有的变化。组织学检查,有非化脓性脑膜脑炎及神经节炎变化。4、实验室检查既简单易行,又可靠的方法是运动接种试验。采取病猪脑组织,磨碎后,加生理盐水,制成10%县液,同时每毫升加青霉素1000单位、链霉素1毫克,放入4摄氏度冰箱过液,离心沉淀,取上清液于后腿外侧部皮下注射,家兔1-2毫升,小鼠0.2-0.5毫升,家兔接种后2-3天,小鼠2-10天(大部分在3-5天)死亡。死亡前,注射部的皮肤发生剧痒。家兔、小鼠抓咬患部,以致呈现出血性皮炎,局部脱毛,皮肤破损出血。进行回顾性诊断和检疫时,可用免疫荧光试验、琼脂扩散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间接血凝试验等。也有人用皮肤变态反应进行检疫,此法虽简便易行,但检出率较低。
二、类症鉴别对有神经症状的病猪,应与链球菌性脑膜炎、水肿病、食盐中毒等鉴别。母猪发生流产、死产时,应与猪细小病毒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乙型脑炎、猪布鲁氏菌病、猪及原体病等相区另,参见猪细小病毒病。1、链球菌性脑膜炎除有神经症状外,常伴有血症及多发性关节炎症状,白细胞数增加。用青霉素等抗生素治疗有良好效果。2、水肿病多发生于离乳期。眼睑浮肿,体温不高,声间改变,胃壁和肠系膜水肿。3、食盐中毒有吃食盐过多的事实,体温不高,喜欢喝水,有出血性胃肠炎,无传染性。
三、防治措施:1、治疗在病猪出现神经症状之前,注射高免血清或病愈猪血液,有一定疗效,但是耐过猪长期携带病毒,应继续隔离饲养。2、预防(1)、平时的预防措施第一,自洁净猪场引进种猪,进行严格的隔离检疫1个月,并采血送实验室检查。第二,猪舍地面、墙壁、设施及用具等每周消毒1次,粪尿放发酵池或沼气处理。第三,捕灭猪舍鼠类及野生动物等。第四,种猪场的母猪应每3个月采血检查1次。(2)、流行时的防治措施:第一、感染种猪的净化措施:根据种猪场的条件可分别采取4种清除措施:①全群淘汰更新。适用于高度污染的种猪场,种猪血统并不太昂贵者,猪舍的设备不允许采用其他方法清除本病者。②淘汰阳性反应猪。每隔30天以血清学试验检查1次,连续检查4次以上,直至淘汰完阳性反应猪为止。③隔离饲养阳性反应母猪所生的后裔。为保全优良血统,对阳性反应母猪的后裔,在3-4周龄断奶,分别按窝隔离饲养,至16周龄时,以血清学试验测其抗体,淘汰阳性反应猪,经30天再测其抗体。④注射伪狂犬病油乳剂灭活苗。种猪(包括公母)每6个月注射1次,母猪于产前1个月再加强免疫1次,以后每半年注射1次。种猪场一般不宜用弱毒疫苗。第二、发病肥育猪场的处理方法:为了减少经济损失,可采取全面免疫的方法,除发病乳猪、仔猪予以扑杀外,其余仔猪和母猪一律注射伪狂犬病弱毒疫苗(K61弱毒株),乳猪第一次注苗0.5毫升,断奶后再注苗1毫升
北京哪个医院白癜风比较好白癜风会不会传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