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冬季呼吸道传染病
2019-1-16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冬季常见呼吸道传染病
常见的冬季呼吸道传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膜炎、麻疹、风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
01
呼吸道传染病为什么易在冬季流行?
冬季外界气温较低,人们在室内活动的时间较多,彼此间密切接触机会增多,增加了呼吸道传染的传播机会。冬季天气冷,气候干燥,冷空气和干燥空气被吸入呼吸道,刺激呼吸道粘膜,使粘膜血管收缩,造成局部贫血和营养障碍;另外,室内通风换气较差,一些有害病原体繁殖后,也能刺激呼吸道粘膜,使粘膜上皮的纤毛运动减弱,预防机能降低。
02
呼吸道传染病是怎样传播的?
一、流感
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典型的临床症状是:急起高热、全身疼痛、显著乏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
二、结核病
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侵入人体全身各种器官,但主要侵犯肺脏。人与人之间呼吸道传播是本病传染的主要方式。常有低热、乏力等全身症状和咳嗽、咯血等呼吸系统表现。
三、麻疹
传染性很强,通过呼吸道分泌物飞沫传播。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眼结膜炎及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和颊黏膜上有麻疹黏膜斑,疹退后遗留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为特征。常并发呼吸道疾病如中耳炎、喉-气管炎、肺炎等,麻疹脑炎等严重并发症。
四、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俗称“猪头疯”,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人是腮腺炎病毒唯一的宿主。早期患者及隐性感染者均是本病的传染源。腮腺炎主要是在儿童和青年中发生,尤以5-15岁患者较为多见。腮腺炎全年均可发生感染流行,但在秋冬季及春季发病较多。常在托儿所、幼儿园、学校和新兵中爆发。本病潜伏期14-25天,平均18天。患者受感染后,典型症状为出现一侧腮腺肿大或两侧腮腺同时肿大而变形,局部疼痛,开口和咀嚼时疼痛明显。全部病程约7-12日。可并发睾丸炎、卵巢炎、脑膜炎、胰腺炎等。预防:及时隔离患者至消肿为止;流行季节注射“麻腮风”疫苗提高免疫力。
五、水痘
水痘是由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秋冬及春季好发。病人是唯一传染源、通过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传染性极强。潜伏期10-24天,以14-16天多见。主要症状:发病初期伴发热、头痛、食欲不振、全身不适等症状。1-2天后躯干皮肤出现斑疹,数小时后转化为丘疹、疱疹晶亮伴瘙痒、抓破后留下瘢痕。皮疹分批出现,大小不一,故同一部位皮疹可同时出现丘疹、疱疹、斑疹和结痂疹。预防:及时隔离患者7-10天至全部干涸结痂为止。避免接触患者分泌物,有条件者可注射免疫球蛋白。流行季节前注射水痘疫苗是有效预防措施。
六、流行脑脊髓膜炎
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好发于冬季,是国家法定乙类传染病。临床表现:突发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黏膜瘀点、瘀斑及脑膜刺激征,重者可出现休克,常可危及生命。在流脑高发期,若出现类似上述医院抢救治疗,以免延误病情。流脑病菌主要经咳嗽、打喷嚏借飞沫由呼吸道直接传播。预防:以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的发病率最高,因此及时接种疫苗是预防该病的有效措施;发现病人要就地隔离治疗,直至病后7天;搞好环境卫生,保持室内通风,避免大型集会或集体活动
呼吸道传染病是怎样预防的?
1、注意居室通风,减少和抑制病菌病毒繁殖。尤其是图书馆、教室、宿舍、机房等,但每次通风时间不宜过长,以15—30分钟为宜,保持空气流通,保证空气新鲜,提高室内空气的相对湿度。
2、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自身抗病能力。同时,保持正常的生活规律,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减少心理压力,提高机体抵御疾病的能力。要注意多饮水,均衡饮食,少吃辛辣食物,多吃易消化和富含维生素的水果蔬菜。
3、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未雨绸缪。尽量少去“高危场所”和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勤洗手、勤洗澡、勤换衣、勤晒衣服和被褥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外出归来以及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后,都要立即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打扫室内卫生应采取湿式方法。
4、注意保暖,随着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服。
5、接种疫苗是预防相应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尤其是儿童、中老年人及体质虚弱者,如每年接种流感疫苗可有效预防流行性感冒。
END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