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发烧的10个真相很多家长都做错了
2018-9-1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本文专家
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周忠蜀
广州中医院儿科医师罗菲
医院小儿内科主任医师王新良
孩子发烧是每个家长都会经历的考验,你做对了,就能少让孩子吃苦头,而一旦做错,后果就……
尤其是民间流传着多个“孩子发烧时的习惯做法”,更是让无数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们不知道该不该相信,今天我们就来揭露孩子发烧时的10个真相!
1.孩子发烧了,一定要赶紧退烧错!要不要退烧,需要根据孩子的年龄段和发烧症状来考虑。
1-3岁的孩子:
如果没有基础疾病,除发烧外,精神状态好,也没有其他表现,这时选择不退烧其实更好,多休息、多喝水,加快体内代谢废物排出,先观察两天,观察病情变化,再决定是否就医。一旦发烧超过3天不退,或服用退烧药后仍不好时应及时就医。
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一则发烧时人体代谢活跃,更快产生抵抗力,病毒繁殖反而更容易被抑制;二则这种情况最常见的原因是病毒感染,病毒感染大多没有特效药。
4岁以上的孩子:
如果发烧后感到难受,就应该积极退烧。这个年龄的孩子,细菌感染占比开始增加,靠自身抵抗力很难短时间内控制病情,尽快就医有助于及时判断病情,选择药物。
2.体温越高就是病情越重错!高热不等于病情严重。
婴幼儿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体温波动大,很多时候高热不和病情平行。应当观察患儿的伴随症状。例如有的患儿高热至39.5℃,但精神好,胃口好,四肢末端暖,没有抽搐等表现,这种患儿也不必太着急。
相反有的患儿体温38℃,但精神差,胃口不好,睡眠中有惊醒的表现,就应该引起家长的重视,最好及早就医。
3.盖厚被子捂汗能退热错!应该先分清患儿是体温上升阶段还是退热阶段。即使患儿体温同是38.5℃,也分为两种情况:
第一种,如果患儿体温38.5℃,伴有恶寒或寒战,手脚末端不暖或冰凉,提示患儿体温还要继续上升,应当注意保暖,但要避免里三层外三层的包裹。
第二种,如果患儿体温38.5℃,有少许汗出,手脚暖和或发热明显,提示患儿处于退热期,应当注意散热,不能捂;散热的同时要注意肚子的保暖,可以搭一层薄毯。
4.高热时用酒精退热大错特错!
婴幼儿皮肤娇嫩,酒精易被吸收;酒精不但刺激皮肤,还会吸收表皮大量水分;酒精还会扩张血管,蒸发时带走大量热量,散热过快,反而会使宝宝不适。因此酒精退热不适合婴幼儿,要慎用。
5.发烧会烧坏脑子错!发烧本身并不会对脑子造成损伤,造成损伤的往往是引起发烧的其他疾病,如脑膜炎,损伤了脑神经细胞。
之所以很多人认为发烧会烧坏脑子,是因为一些病毒、细菌等感染会引起发热,而这些感染,除了发烧外,同样可以引起脑炎、脑膜炎导致损伤脑部,甚至会引起神经系统的后遗症。所以不是发烧的错。
另外,造成脑损伤,也不一定就要发热。像低血糖、中毒、代谢性疾病等不一定有发热,但也会引起脑损伤,因此,靠体温来判断是否会造成脑部的伤害也是不科学的。
6.要退烧,就要吃退烧药错!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有一个具体标准——38.5℃
何时吃退烧药?高于38.5℃:可以选择退烧药。目前孩子常用、有效,副作用相对小的药物是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两者机理不一样,代谢途径和副作用都不同,也不存在哪个更好的问题。但其他药物,如阿司匹林、双氯芬酸还有尼美舒利,目前并不适合给孩子服用。
低于38.5℃:也就是低热状态,不需要药物退热。如果你一定要把孩子的体温降到正常才算安心,那么物理降温是可以用的,包括减少衣被、温水擦洗、冰块敷等。(物理降温只能降低体表温度,并不能真正降低体内温度,过度物理降温,孩子反而更不舒服)
7.吃退烧药和物理降温同时用,效果更好错!1+1有时候不等于2!
物理降温怎么起作用?物理降温则是直接通过体表蒸发、辐射等方法,带走热量来降温的。而药物是通过发汗来退热。
如果用冰块敷、擦酒精、温水浴等办法降低了体温,孩子就没法出汗,不出汗药效就出不来,药物就白服了(也不是白服,毒副作用依然会有)。
所以正确的做法是,服退烧药后1-2小时内,要通过喝热水等办法让孩子发汗。甚至可以服药后直接进入桑拿间,只要一出汗,大多数情况下体温就降低了。其他没有服退烧药的时间,用各种办法加快散热,降低体表温度。
8.反复热惊厥一发热就服药错!
热性惊厥是患儿体温上升过快引起的,主要是要及早发现,可先予以物理降温,如中药外熏洗,并同时口服羚羊角中成药等预防。并且当体温大于38.5℃时可以适当使用退热药。
9.夏天小儿发烧,家里不能开空调和电扇可以开空调,但应注意保持室内通风,且建议28℃以上;同时要注意清洁空调出风口,避免出风口对着患儿吹。
10.重要提示:两种情况特别注意第一,有热性惊厥,也就是发热抽风病史的孩子,要尽早采用各种方法积极退热。
第二,小于4个月的婴儿,尽量不使用退烧药,而采用物理降温,主要是由于“小不点”们肝肾功能较弱,容易出现药物毒性反应。
链接发烧是人体的国防系统和外来入侵的病原作战的结果,发热越高,说明人体的反抗能力越强,但并不意味着疾病越严重。
三个月以下的婴幼儿由于免疫功能尚没有发育成熟,抵抗力不强,即使有严重的肺炎,也很少高热。
常见的高热例子就是幼儿急疹,这个疾病多发于6-9个月的婴儿,体温一般都在39度以上,高烧三天。但孩子的精神一般很好,72小时体温的消退,颜面躯干出现红色皮疹,2-3天皮疹消失痊愈,几乎没有任何后遗症。
同时发热也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发烧可以有效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繁殖,减少对人体的破坏。大部分病原微生物最合适的生长温度就是37度,温度升高,病原繁殖能力会明显降低。不要着急把体温减至正常!
高热也有其不好的一面,可以引起机体代谢障碍和各系统功能紊乱,导致重要器官的损伤。由于小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够完善,尤其是5岁以下患儿在发热时易发生惊厥,从而对大脑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
故对小儿发热,尤其是高热应及时予以退热处理。
感冒发烧饮食六忌
感冒发烧时煮点白粥喝,该尽量多休息,多喝开水,保持室内通风,在饮食方面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不存在尽量多吃食物一说,保持足够的能量即可。一般以清淡食物为主,并搭配一些新鲜水果,没有必要在食物的量上做过多计较。
忌多吃鸡蛋:鸡蛋所含营养的确丰富,但不宜在发烧期间多吃鸡蛋,这是因为鸡蛋内的蛋白质在体内分解后,会产生一定的额外热量,使机体热量增高,加剧发烧症状,并延长发热时间,增加患者痛苦。
忌多喝茶:喝浓茶会使大脑保持兴奋的状态,且使脉搏加快,血压升高,进而使患者体温升高烦躁不安。同时,茶叶水会影响药物的分解吸收,降低药物的疗效。
忌多喝冷饮:如果是不洁食物引起的细菌性痢疾等传染病导致的发烧,胃肠道功能下降,多喝冷饮会加重病情,甚至使病情恶化而危及生命。
忌多食蜂蜜:发烧期间应以清热为主,不宜滋补。蜂蜜是益气补中的补品,如果多服用蜂蜜,会使患者内热得不到很好的清理消除,还容易并发其他病症。
忌多食辛辣:由于体温升高,体内新陈代谢旺盛,在此情况下乱吃姜蒜辣椒之类的温热辛辣食品,会以热助热,加重病情,不利于退热与早日康复。
忌强迫进食:有些孩子发烧时,家长往往认为发烧消耗营养,不吃东西那就更不行了。这种做法适得其反,不仅不能促进食欲,而且还会倒胃口,甚至引起呕吐腹泻等,使病情加重。
来源健康时报
新媒体编辑刘冰郑爽
赞赏